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资讯台
08月08日

阳光巢:炭精画是什么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周洁画像

 

 

阳光巢讯(记者 杜鸿)记者打开电脑输入网址“www.tanjinghua.com”,来到“中国炭精画世界”。
  
  中国炭精画世界显示:中国炭精画,俗称“炭精画”、“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更令收藏家们热捧。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中国炭精画世界(www.tanjinghua.com),是炭精画官方网站,日均独立ip近两万。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教室 炭精画培训教材 炭精画教程 炭精画研究所 炭精画艺人汇 
08月07日

阳光巢:“炭精画研究”问世宜昌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炭精画研究”问世宜昌

“炭精画研究”问世宜昌


  
  阳光巢讯(记者 刘冰)炭精画,是“中国炭精画”的俗称,也叫“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更令收藏家们热捧。
  
  “炭精画研究”问世宜昌,填补了这一空白。“炭精画研究”的问世,对炭精画的发展将产生重大意义。该研究机构相关负责人表示,“至目前为止,全球未有“炭精画研究”机构,炭精画濒临绝迹,‘炭精画研究’的问世,必将推动炭精画艺术的发展。”记者获悉,“炭精画研究”机构还开通了炭精画官方网站“中国炭精画世界(www.tanjinghua.com)”,目前日均流量达到1.5万ip以上。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研究 炭精画宜昌 炭精画三峡 宜昌步行街 步行街画像 
08月06日

《民主与法制》:奇妙的炭精画艺术——记炭精画家翁大榜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民主与法制》讯(记者 汪洋)头发、胡子的丝丝飘逸,整个脸部的立体塑造、活灵活现地把老一代画家“齐白石”,奇妙地呈现在画纸上……这些绘画作品我们都听说过、见过,但每个画家都有不一样的寻常艺术路。这位来自福建南安的画家翁大榜,就给我们带来了全国少之又少的炭精绘画艺术。铺纸、备炭精粉、提笔构思,短短的5分钟时间,画家翁大榜就为大家现场创作了幅人物速写,那么简练的几笔线条,一位美女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大家的眼前。如果不是你在当场看到,你会认为是一幅写意国画作品;同时打开他随身带来的一幅花鸟画,名为《天鹰》,借用画中那只翱翔于天边的鹰,表述了他心中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其实,炭精画以前是专门用来画老人家的肖像,以备百年之用。由于照相业的高速发展,炭精画已经面临失传。炭精画的创作题材比较少,主要以黑色来表现人物形象,画面只有黑白二色;后来,也有生产彩色的炭精粉,只是运用的较少。而将炭精画的创作题材推广开,是在八十、九十年代的时期比较多,他们不以画老人肖像为生,而是为了艺术创作。当时他们所创作一批作品,水准很高,以精细度来达到非常逼真的效果,反响程度空前。如:毛泽东主席,电影戏剧里面的演员、歌星,时代的英雄人物,中外的名胜古迹等,广受欢迎。因此,翁大榜就以其他题材作为创作,厚积薄发,硕果累累。
  
  初中时期就开始学习美术的翁大榜,二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绘画。区别于那些从事画老人肖像为生的画师,区别于靠师傅的单传,区别于只会炭精绘画老人家的肖像;翁大榜专门在读书的暑假,去专业的美术培训学校学习炭精绘画专业,进行专业的训练。翁大榜不耻下问,虚心求教,勤学苦练,故绘画技艺逐步提高;加上他对文学的喜爱,研究艺术文章比较有心得。这些对他的艺术创作,很有帮助。少年时的翁大榜,每年的寒暑假,他也会画老人家的肖像,赚取劳动工资,用来购买学习材料。因亲戚朋友的介绍,画像的价格优惠、炭精绘画技艺高,取得不少业务。从开始为老人画像,人们不相信他有这个技术,到给同学、朋友的画像,一张张地呈现在大家面前,熟悉的面容,形神兼备;很多老人家称不到二十岁的他为‘榜师’,并且声名远扬。
  
  后来的所有炭精画作品,都是非盈利性质,赠送给同学友人;小部分被一些政府官员、企事业老板、画廊等收藏。在他看来,炭精画是一项中国古老传统的艺术,在画画的同时,身心都得到了锻炼。几年来,他通过捐赠炭精绘画,就是公益慈善的活动,帮助了不少贫困地区的孩子们,这更突显了他对这门艺术的尊敬与热爱。
  
  踏上我们中国艺术的大舞台,他更大的愿望是将炭精画发扬光大,并就此寻找传人,将炭精画传承下去。在这里也祝福翁大榜画家能实现自己的梦想,成功传承这一奇妙的中国民间美术。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民间美术 炭画世界 
08月06日

阳光巢:炭精画(tanjinghua.com)在宜昌受到中小学生热捧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阳光巢讯(记者 李珊珊)日前,第二期“少儿炭精画入门班”在宜昌成功少年学校开班,受到了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欢迎。
  
  记者了解到,炭精画,是“中国炭精画”的俗称,也叫“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我校将长期开办少儿炭精画入门班,在炭精画推广上,这次以短信形式向城区家庭宣传炭精画官方网站www.tanjinghua.com就达10万条。”该校杨老师告诉记者,“炭精画,濒临绝迹,开设‘少儿炭精画入门班’是为‘传承民间美术,弘扬中国文化’,让炭精画这一中国民间美术真正走进民间,走进更多家庭。”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少儿炭精画入门班 中国民间美术 美术入门 美术培训 
08月05日

《南充日报》:一位农民艺术家的励志故事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充日报讯(记者 周汉兵)林肇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在不断创造“神话”:他45岁开始自学绘画,无师自通,短短几年时间,其炭精画作品在国内外“走红”;他到过100多所大专院校,开办讲座;如今虽年逾古稀,但壮志不减,立誓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唱响。
  
  11月27日,笔者来到高坪区都京镇都京坝村,走进林肇泽那简陋的屋子里。
  
  45岁自学绘画,炭精画捧回国际大奖
  
  林肇泽今年已经72岁。1957年,年仅17岁的他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家务农。他曾拉过船、抬过石头,还干过两年灶匠、8年木工、5年机修工……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林肇泽接触到了绘画。
  
  1985年,林肇泽出差路过自贡,看见街边画摊上有人画炭精像,被深深吸引。回到南充后,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刚开始学画时,因为市面上买不到专门绘制炭精画的画笔,林肇泽就琢磨着做画笔。把毛笔涂上胶水,等自然风干后,用剪刀剪出大大小小的笔尖。没有大面积涂抹阴影的材料,他就在空笔杆里面塞上棉花,做成涂抹工具,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绘画工具。
  
  他无师自通,却很快创造出奇迹:1989年,林肇泽带着他的作品《肖像》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并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肖像》的特写。2000年,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他“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证书。随后,他在南充市街头摆起了画摊,专为别人画像,这一画就是8年。
  
  2005年12月,他的作品《阳光下的微笑》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并获得特别纪念奖,他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的荣誉称号。当时,他的画被权威专家认定为每平方尺价值1万元。
  
  林肇泽说,他的炭精画大胆借鉴了艺术大师伦勃朗的素描画。他探索创造出炭精画抛光技艺,他的作品经过抛光后,可以用水擦洗,可以在上面泼墨,轻轻擦掉而无污渍。2010年4月,他的炭精画工艺被南充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倒贴资金近20万元,“周游”国内大专院校义务讲学
  
  林肇泽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写成了《炭精画和彩粉画速成技法》。从1993年7月到2009年间,他带着妻儿,开始了他的自费巡回讲学和演讲。
  
  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走入国内100多所大专院校。他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加上他那炭精画的“速成技法”,每到一处都是听众云集。至今,他收藏的各级部门、学校的评价书,以重量计算,有近2公斤。
  
  林肇泽在四川美术学院的一次演讲后,该学院一位教授当场写下评语:“传统、创新、时代感!让师生们开了眼界。”
  
  林肇泽在巡回讲学和演讲中,从来不收讲义费。他和家人花费的车旅费、资料费、房租费等,将近20万元,全部是自费。他不仅把摆摊画画挣的钱全部用光了,而且连子女给他的生活费也几乎耗尽。如今,他和老伴依然生活在祖辈留下的小青瓦房里,几间小青瓦房又破又潮湿,与周边村民的“小洋楼”形成巨大反差。在他家里,简单的几样家具还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他的书桌也是两口木箱重叠而成,他的当家衣服还是在10多年前别人送给他的。
  
  老骥伏枥,期盼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校园唱响
  
  1996年6月1日,林肇泽用自己感受最深的警句,创作完成了激励青少年拼搏的歌曲《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勤奋的人;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最懒惰的人。勤奋为你开拓,懒惰将你吞没!失败为成功之母,恒心毅力乃成功之父!”
  
  歌曲创作完成后,林肇泽到各地作报告时,就不断把歌曲推介给学校师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学生的家长听了林肇泽的演唱后,甚至建议学校把该歌曲作为校歌。重庆大学一位负责人想高价“买断”该歌曲,并表示“一定率先在重庆唱响。”
  
  2009年国庆节,四川电视台特邀林肇泽去演唱这首歌曲。2009年12月底,四川省版权局还免费为林肇泽登记版权,一位工作人员感叹:“为作者免费登记版权,这是破天荒的事情。”
  
  “现在年龄大了,目前最想做的事,就是努力推广这首歌曲,力争让这首歌曲在全国校园唱响。”林肇泽说,“这样,即便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也可以继续激励下一代乃至更远。”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炭精画家 人物画家 花鸟画家 山水画家 炭画山水 炭画人物 炭画花鸟 
08月04日

海都网:把“炭精肖像画”手艺变艺术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海都网讯(记者 李帅)“炭精人物肖像画”作为一个行当,在人们的视野中难寻踪影。前日,主持人在台江洋中路的路边见到了一个小画摊,70岁的林瑞富依旧守着这个老行当。
  
  摊很小,上面放着长短不一的画笔,旁边的盒子里装着炭精粉和水彩颜料,林依伯正对着一张黑白照片,在画纸上描摹。“要在画纸上打九宫格,这样就更准确。”林依伯说,40多年前,他学会了这门手艺。炭精可是一个好东西,画出来的画有立体感,据说用这种材料画画,100年后也不会掉色变模糊。
  
  林依伯回忆说,这个行当过去曾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在过去,人们难得去照相,都是请画师画像,老年人画像比较多,是为了百年之后使用,而现在像他这样坚守这行的,已很少了。
  
  每当林依伯画画时,总会有人来围观。可有人一见是炭精肖像画,就说这不是艺术。每当这时,林依伯就很不服气,“怎么就不是艺术?”他专门把主持人领到了旁边的一家书画店里,这里就挂着他的大幅作品,其中就有毛泽东、邓小平等伟人。他还展开了两幅仕女画,西施已经画好了,王昭君正在上色……林依伯现在是水彩与炭精并用,画中国古代的四大美人。他说,等4幅都完成了,要请主持人来拍照。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老行当 炭精画 
08月04日

阳光巢:游走在炭画路上的古原狼——民间艺术家高瞳再会大学城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民间艺术家高瞳作品

 

  
  阳光巢讯(记者 莽原)美院出来的学生大多给人一种超然的、独立的,可供远观、仰望而不可接近的感觉。他们甚至对外界不屑一顾,他们总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初次见高瞳老师是去年的事。他一个人带着他的画具和画作来到了大学城做他的炭精画全国巡回讲座。
  
  今年,他带着他的徒弟重返旧地,讲座上的他一如既往——白衣、西裤、黑皮鞋,头上染着黄颜色的微卷的头发张扬着他艺术家的个性。
  
  对于民间艺术家的称呼,高瞳老师显得很淡泊。他说在外闯荡了十几年,称呼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老高”、“老狼”的称呼更真切。“其实也并没有谁叫过我民间艺术家,我也不主动跟媒体打交道,所以我并不出名。有人问我,外出那么多年必定赚了不少钱。而实际上,我们也只能维持生活,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钱的事情其实也不重要了。”
  
  采访当日的早上,高老师的一个短信:“我现在有时间,你过来中大吗?”一条没有前兆的短信把记者拉到了山坡上。当时高老师正在给三个学生补课。“这里的比例不是很对,你看人家的脸都被你打肿了。”高老师一边说一边给学生作业做修改。
  
  初会炭画,画廊三结义
  
  很多前来观看高老师画作的人,要么被那活生生的人物、山水、花鸟吸引,要么就是一脸狐疑,他们根本不相信没有美术功底的人几个小时便能学会。正在补习的一位中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去听讲座的,想看那个夸下海口的傻瓜怎么被人揭穿。“与炭画结缘纯粹偶然,现在我是在笑话自己,笑话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不信任,所有的画作都是活生生的跳跃在我眼前的照片,我迷失了。”
  
  对于他们的好奇和怀疑,高老师表示理解。当初他们便是因为怀疑和好奇跟炭画结缘的。一天,三个素未谋面、互不相识的年轻人被沈阳的一家画廊里栩栩如生的画作吸引了。那是和素描不一样的画作,那是和传统水墨画不一样的画作,那是在学校从没有见过的神奇的画作。
  
  可作为一种技术,画廊的老板坚决不把作画的秘密告诉他们。此后,他们三人一行经常到画廊“骚扰”老板,最后终于在9000元的学费交易下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可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何来那么多钱呢?“骗,骗亲戚朋友!再虚伪的谎言也说了。”说起当初的疯狂,高老师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对于后来的举措他们也无法理解。就这样,他们在画廊拜师学艺,并结为兄弟,高老师排行第二。
  
  办学不成,血本无归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终于揭开了炭画的神秘面纱,可欠朋友的钱还没有还啊。他们把心“一横”,决定用刚学来的技术创一番事业,他们看好炭画大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再次从亲戚朋友那里骗来了整整5万块,按正规的途径办起学校来。他们印发了大量的传单,理直气壮地要收取一年5000块的学费,承诺教给学生一门技术,传单发出去了一天、两天、三天……可就是没有人前来咨询。程序是没有问题的,证件也是齐全的,上课的课室早就借好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他们随即在街上找了个人问个究竟,行人的话一下子刺中了要害。这个跟后来朋友的分析是不谋而合的。一是国家不承认学历,二是学费太高,三是没有必然的就业保证。结果是,一个学生也没有来报读,5万块的投资便泡汤了,血本无归。至今高老师仍认为5000并不贵,虽然拿不到国家不承认,但他们的技术是必定能保证就业。“初生牛犊不怕虎,市场不市场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就想创一番事业。但最终是——血本无归!血本无归!”高老师在谈及这段往事时,反复用“血本无归”来形容这5万块的伤痛。
  
  走出东北,很是自然
  
  当时,高瞳老师的师弟的父亲在沈阳当领导,他见三个年轻人在重创后无所是事、精神颓废,便建议他们到党校里做讲座,开了小班。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想法,三师兄弟接受了他的意见。
  
  “第一次讲座,折腾了两个小时。”开讲前三师兄弟稍微准备了一下,决定轮流着讲。由于没有经验,面对着台下六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年纪比他们或大或小的学生,他们的心情是紧张的,“回想起来,第一次讲座并不精彩。我们只是在讲述关于炭画的经历。可课后大家都留了联系方式,六十个人都留了联系方式。他们一半出于对炭画的好奇,一半是被我们的年轻所感到。这很让我们喜出望外。”
  
  鉴于创业的失败,他们在该收取多少费用、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如何去教等问题上做了一些琢磨,最后决定是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收取一个月100块的学费。至于教学必然是全心全意的、手把手地传授。“我们必须对得起他们。”
  
  第一次的讲座来了六十位学生。第一次的炭画班有六十位学生报名了。对于这意想不到的结果,高瞳老师三师兄弟一致认为:必须好好的教。炭画班学习为期一个月,这一队伍却在不知不觉间壮大起来,由原先的六十人增加到七、八十人,他们大多是学生介绍来的。学习结束那天,大家留了影。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们却拥抱着哭了,除了感激还是感激。部分人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节日发发短信什么的。“走出东北,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们在东北讲着讲着,就跑出东北了!”
  
  “八方会谈”,以后不敢了
  
  高瞳老师在中大的展览吸引了上数百名学生前来观看。一位广美的同学居然抱怨起高老师来,“十所高校去了九所,但在广美却迟迟不见其踪影,为什么?”
  
  面对学生的抱怨,高老师显得很无奈。“我实在不敢在美院做讲座了!也不敢给学生讲得太认真了,让他们知道个大概就行了。”
  
  多年前,高老师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可一年后他便辞退了,决定一个人游走四方。对于民间艺术家的称呼,高瞳老师显得很淡泊。他更愿意别人称呼他流浪画家,象他的笔名“古原狼”般,一只来自远古草原的狼,一只流浪他乡的狼,一只眺望着家乡的狼。和以往一样,高瞳老师到学校做讲座、开学习班,为期仍为一个月。
  
  忽然有一天,学校的领导向他发出了警告信号:这一期课程就这么结束了,学生已经半个月没去上课了。第一次“八方会谈”就此召开。学生表示不愿半途而废,称只要保证不挂科就可以了。校方坚决立场:学生不上课,不行!第一次八方会谈无疾而终,学生依旧不上专业课,校方依旧发警告。经几天的观察,校方终于探出个缘由。由于炭画的技法层出不穷,每天的教学都有新的内容,学生必须经常练习才能跟上老师的脚步。第二次“八方会谈”应运而生,校方多个高层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裁定:以后的教学中,少教技法,化细为粗!
  
  就在这无可奈何的决定发下来的同时,某美院的一个学生给高瞳老师发来了一条短信:我决定离开,去当医生。这很让他吃惊和内疚,他害怕那是学生的一时冲动。至此,高瞳老师在教学上便“化细为粗”了,教学时间也缩短为一个星期。“我以后真的不敢了。”
  
  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高瞳老师便和他的徒弟在出租屋里绘画,他表示炭画很容易被人了解,但要真正掌握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的。当问到是否想过再次办校,高老师表示现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办校的事以后再说。他们现在正为出画册的事忙碌着,不过主要的工作还是由在杭州的师兄负责。
  
  “每到晚上十一点后,他便忙个不停。忙什么?忙发短信啊!学生给他的短信,他总是回的!”高老师的徒弟忍不住告诉记者,“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停下来,不过没有关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了!”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阳光巢 炭精画 中国炭精画 
08月04日

阳光巢:炭精画师刘福顺在新乡走红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新乡县大召营镇刘大召村有一名76岁的老农刘福顺,这位名不见经的老农就在这短短的两年间,摇身一变成为远近闻名的“画家”。他有什么绝技能够让人这么快信服哪?日前,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走进刘福顺的家,东西两墙上挂着“鹰击长空”、“忠犬护主”两幅作品形象逼真。特别是老鹰的羽毛和那精力四射的双眼,犀利的目光,随时准备捕获猎物。这就是刘福顺的绝技,引以为傲的创新炭精画。
  
  刘福顺今年76岁。他20多岁时结识了一位会画炭精画的老画师,就经常到老画师的家里拜访学习。久而久之,老画师被他的勤奋好学感动,将自己炭精画的手艺全部传授给他。但随着生活的压力和社会的进步,画像逐渐被照相机所取代。刘福顺也不在画炭精画了。
  
  这两年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提升,书画艺术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来,于是,他重新拾起了画笔。
  
  刘福顺老人告诉记者,炭精画使用炭精粉为主要材料,主要以擦、揉为主要技法,是用油画笔沾上炭精粉在纸上描绘的绘画方式。炭精画的特点是黑白分明、层次丰富、质感强烈。用炭精画出的画可以保存几百年不褪色。画炭精画需要有很大的耐心和细心。一幅2尺长的炭精画就需要专心致志画上3、4天才能完成。由于炭精画这门技术只在民间流行,历来以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承,所以只被少数人所掌握。在一些正规的美术院校没有专门的课程,在市面上也很少有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随着电脑时代的到来,翻拍、扫描、电脑制作成为时尚,炭精画似乎已经成为多余的“奢侈品”。
  
  说起炭精画的传承,刘福顺感慨颇深:“画炭精画需要很深的基本功底,是个吃功夫的事儿。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愿意学习这门手艺的。我很担心炭精画这门手艺失传。如果有人愿意学习,我可以无偿教授。”
  
  刘福顺还说,现在他创新了一种新的炭精画画法,在短短的三个小时内就能画好一幅逼真的四尺作品,这大概也是他迅速走红的原因吧。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新乡炭精画 
08月03日

《洛阳日报》:丹青妙笔绘肖像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洛阳日报讯(记者 王祝鹏)“当初学炭精肖像画就是为了吃饱饭”。正在画室勾描马克思像的画师任雲昭说。
  
  老画师今年67,提笔作炭精肖像画46年了。全国各地都有人来偃师请他动笔。一孔黄竹筒盛着画笔,一方盖着厚玻璃透着深绿的几案是工作台,不要座椅,老画师任雲昭是站着工作的。
  
  1962年年轻人任雲昭在西安解放路“打工”,首次看到炭精肖像绘画技艺。年轻的任雲昭心里受到震撼,他被这门古老的妙笔丹青技艺陶醉了。“自己暗自画了两年多,觉得相差太远,惭愧之下,不学了!”但不久,任雲昭在郑州又见识了这门出神入化的艺术,他又拾起心愿。
  
  “那时候学一门手艺不像现在有学校、有教材、有老师。况且你愿学,人家还不愿意教。”打定主意学炭精画后,任雲昭就处处留心。为了看一次手艺人画像全过程,他还向队长请假偷跑几里地。回来自己试着画,基本上自己摸索,画起画来就忘记了吃饭。家里困难,不能支持我搞美术,可父亲也从没说过反对。随着技艺提高,村里人都知道任雲昭“画画特别像”,乡亲请他给村里画毛主席像,结果又轰动公社。“68年父亲说‘我去洛阳,给你捎点画纸吧’,我就知道我父亲对我画画点头首肯了。”任先生说:“这算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与炭精肖像有不解之缘,因为会画,常年跟着油漆匠做工的任雲昭又琢磨漆画。孩子们上学几千元的学课费都是那时去登封画画赚得,这手艺能贴补家用。”
  
  1998年,由于看到别人经营画店,任雲昭第一次萌生了让几十年的手艺正式开张的打算——他来市区辟了一间画室。没几天,就有个女子到店里看,半晌她央求任先生作画。“她早上八点到,要求第二天早晨拿走赶火车回山东淄博。说实话,我没这样紧给顾客应承,照相馆也不过这么快。就停了其他手头活,一心一意赶制她的两幅。下午太阳没落山,我已经画完了。她又来看,她说,画的好,价钱也好,比山东便宜一半。她建议我去沿海‘发财’。”可是接下来的另一个顾客让老任另辟了蹊径。“他拿着一幅画让我临摹成油画。水彩我画的多,油画少。可说通俗一点,用水调色就是水彩画,用油调就是油画。技法我心里有数,怕啥,就应下了。”
  
  这个人就是偃师市府店镇的潘西军,他要任先生画的是那幅油画《世纪交接永恒纪念•良宵》,6×2。5米,需要大场地。盘算完诀窍,说干就干,画师钉了木架,固定画布用。上面搭起塑料凉棚,防雨。买油彩,调颜色,然后就开始没日没夜涂抹了。二十天油画完成,他请偃师美院的武德征老师‘指导’,人家看了一下就纳闷嚷嚷“画的布局有秘诀啊”。这是画师硬凭眼力借助一柄尺子画的。这一来,信服的潘西军第二张《授衔图》接踵而来,这次画师专门回顾县老家创作,足足花了两个月。
  
  2000年以来,任先生开始给我市红色收藏家潘西军陆续绘制收藏品。一声应承,开始了画师任雲昭八年的大创作——从1999年开始,他先后绘制了开国领袖、十大元帅、十大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大幅肖像,这还未完,还有57名上将,177名中将。
  
  任雲昭先生目前正在画1359名少将的肖像,已完成三百余幅。“炭精肖像是百年大计,亲人看,要传神。”任雲昭先生绘画一向要求‘惟妙惟肖,无可挑剔’,对革命家更是如此,每画完一幅他就请人提意见,郑州市油画家李赓仔细看了后曾说:“不需改动”。任先生说:“全国有多少人,咱能有幸给革命家画像,想想心里也美。现在画炭精肖像画是图个快乐”。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洛阳炭精画 炭精画像 
08月02日

《东南快报》:最后的炭精画老店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18岁开始学炭精画的陈腾很担心这门艺术会失传

 

 

东南快报讯(记者 王慧敏)这是一家没有招牌的老店,坐落在福州文化宫对面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小店仅有几平方米大,却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炭精画。当我们走进这家店时,一位中年师傅坐在桌前,用毛笔蘸着炭精粉埋头作画。
  
  这位作画的师傅名叫陈腾。“我这家炭精画店,是福州最后一家了。”说这话时,陈腾心头五味杂陈。
  
  陈腾的父亲是一位山水画画师,受父亲的影响,他从小就对画画感兴趣。18岁那年,陈腾开始学习炭精画,师从福州著名画像师张振坤,这一画就是23年。
  
  一个放大镜、一盒炭精粉、毛笔数支,再加上一张纸,这就是陈腾作画时的全部行头。
  
  小店内一幅幅人物画像栩栩如生,“这些画都是用炭精粉画的,画出来的人非常逼真,可以保存很久,100年都不会褪色。”陈腾说,来这找他的大多都是四五十岁以上的老福州人,还有不少从台湾、新加坡和美国回来探亲旅游的人,很多都是慕名而来的,拿着颇具历史的老相片让他画,每一张画像都饱含着客人的感情。
  
  上个月,有一位80岁的老人找到陈腾,带来了他父母的结婚照和他父亲30岁左右时的单人照。
  
  “他的父母很早就去世了,他连母亲的面都没见过。可是这两张照片破损得很厉害,他希望我把他们画下来留个念想。”陈腾说,像这样的客人很多。
  
  不过和过去相比,现在店的生意已经差很多了。“很多人都以为炭精画是专门为死者画的,很多年轻人更是不知道这门手艺。其实炭精画是一门艺术,如果观念不改变,这个行业肯定撑不下去,我不希望我是这门艺术的最后一个继承人。”
  
  快过年了,店里的生意好了些,找陈腾画画的人也多了起来。他给自己定了工作时间,除去吃饭,从早上9点一直画到晚上10点半,一天能画上一到两幅画。
  
  “以前一天能接上五六单,现在就数清明和过年时最忙了,好的时候一天能接上两三单,平常一天能有一单就不错了,淡季的时候经常几个星期都没有。”说到这个,陈腾不免伤感起来。
  
  为了让这门手艺留下,小店经历了三次拆迁,换了四个地方,最后不得不搬到这条小巷子里,虽然隐蔽了些,可是租金便宜。陈腾靠着“以画养画”维持着生计。
  
  “师傅当时收了30多个徒弟,现在就剩我一个还在继续画,现在干这行不景气了,也没人愿意学,我曾经收过几个徒弟,可是都没能坚持下去。”
  
  他还有一个心愿,有一天能开一个画展,把自己和师傅留下的画作陈列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炭精画。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福州炭精画 炭精画馆 炭精画老店 
08月02日

《江南晚报》:古老民间炭精画来锡参展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江南晚报讯(记者 徐祖伟)以炭精粉作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创作出的人物肖像惟妙惟肖。昨天,这种古老民间艺术炭精画在江南美术馆开展,吸引了众多观展者的眼球。
  
  此次“江南美术馆馆藏名家作品展”,汇聚了包括全国8位国画院院长在内的9位国画艺术家的作品。其中有中国画写意人物画领军人、西泠画院院长吴山明,国家一级美术师、原无锡市书画院院长华士清,扬州八怪书画院名誉院长范石甫等。
  
  在画展现场,平时难得一见的我国古老民间艺术———炭精画吸引了众多的观众。专家介绍,这是炭精画首次出现在无锡美术展上,炭精画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素描所具有的那种线条排铺的明暗调子,在写实性上更优于调剂、调水、颜料的表现效果,有更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是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独门画派。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无锡炭精画 江南炭精画 中国民间美术 古老绘画 
08月02日

《南国今报》:街头炭精画师如何找到生存空间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国今报讯(记者 毛晓芳)梁德明是一位炭精画的画师,在柳州市连塘路的街边摆了16年画摊。目前,梁德明的心里却很纠结,他告诉记者,今后在街头作画不再像过去那么自由了,自己的这门炭精画手艺,不知道如何守下去。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入行至今20年,梁德明一直在街头摆画摊,帮人画炭精像。梁师傅告诉记者,在柳州、南宁、桂林,甚至外省其他城市,炭精画师都是在路边作画,等生意上门。一来方便招徕顾客,二来现场作画是证明画师手艺最有效的方式。
  
  最初,柳州炭精画像在柳江一桥老天桥成行。后来,天桥拆了,画师分散到城市的各个街道上。1994年,梁德明选择在连塘路一家银行门前落脚。不管风雨严寒,他每天准时出摊。一张方凳,两张小椅子,一个画箱,是他作画的全部家当。
  
  梁说,街边作画很辛苦,他也想过租个小店面当画室。但是,画炭精像是门小手艺,客源也有限,每个月赚的钱还不够支付门面费。另外,炭精画的顾客大多是家里有白事的市民,很多店主嫌晦气,不愿把店面租给他们。梁师傅曾想过在自己家里接活,但他担心邻居对此也有避讳,所以也没有下定决心。
  
  20年的画师生涯,加上手艺好,在顾客的口碑相传下,有人专程到画摊找他帮忙画像。他在画摊作画的时候,经常会有好奇的市民围在旁边观看。一些知道梁师傅的市民说,梁德明的炭精画摊就像一道城市风景。
  
  梁师傅告诉记者,目前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市容整治力度加大。最近,城管执法人员按照要求,多次请梁师傅撤走街头画摊。为此,梁师傅几天来茶饭不思。画摊不能摆了,顾客找不到他,生意也会随之丢了。
  
  据了解,柳州市目前的炭精画师只有寥寥数人,这门手艺在柳州已经将近绝迹,炭精画作为一门民间艺术,需要艺人坚守下去,才能让人们重新认识和重视。如何让街头的炭精画像手艺继续传承,如何让更多的炭精画师重新找到生存的空间?引起我们的思考。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街头画师 生存空间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