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在人类文化史上有着特定的影响。对于中国文化来说,构成中国文字的 “六书”之“象形”,即是由初始的绘画演化而来。《说文解事》序言中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即使在文字出现几千年后的今天,绘画、图像依然在现代生活中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从中国画各门类的发展历史来看,人物画在唐代已臻成熟,而山水、花鸟在唐代才刚开始独立成科。历代以来,人物画家人才辈出,不可胜数。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卫协、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唐代的阎立本、吴道子、张萱、周昉,宋代的李公麟、梁楷,元代的赵孟頫、刘贯道、颜辉,明清的陈洪绶、崔子忠、曾鲸、丁皋、苏长春、费丹旭等等,都是身负绝艺,彪炳画坛的著名人物画家。近代以来,人物画家们一方面继承传统,另一方面吸收西法,使人物画坛呈现出了更为丰富的状态。
清末民初到1940年代的月份牌画家中,作品最受欢迎、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杭稚英。他所作的《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大观园》等具有民族传统特色的年画可以说是广受欢迎、人见人爱。在产品商标设计领域,他创作的“美丽牌香烟”“双妹牌花露水”“雅霜”“蝶霜”“白猫花布”“阴丹士林布染料”“杏花楼月饼”等产品包装和品牌商标,在当年也是引领潮流。
杭稚英的月份牌画美术创作,不仅为广大市民所喜闻乐见、雅俗共赏,在技巧、工法上也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正如当代美术评论家所言:“其技法之精到,即使大师也未必都能达到。”“他的月份牌年画,放到中国现代美术精品之列也毫不逊色。”
知我者不多,爱我者尤少,识吾画者皆天下之穷人, 唯我所同情者, 乃道旁之饿殍。嗟夫,处于荒灾混乱之际,穷乡僻壤之区,兼之家无余荫,幼失教养,既无严父,又无慈母;幼而不学,长亦无能,至今百事不会,惟性喜美术,时时涂抹,渐渐成技,于今十余年来,靠此糊口,东驰西奔,遍列江湖,见闻虽寡,而吃苦可当;茫茫的前途,走不尽的沙漠,给予我漂泊的生活中,借此一枝颓笔描写我心灵中一点感慨;不管它是怎样,事实与环境均能告诉我些真实的感情,则喜,则悲,听其自然,观其形色,体其衷曲,从不掩饰,盖吾之所以为作画而作画也。
1、炭精粉:是画像的主要颜料,规格有几种,有粉末型、有颗粒型,颗粒型的大小如小米,呈黑色,柔软,容易上纸;一般在文具店有售。如果没法买到,可以用土办法自制炭精粉。方法如下:用煤油、菜油或者桐油点灯,两边放上砖石,上面用碗盖住,使油烟直接上熏,待碗底的油烟熏厚,就可以取下用排笔弄细成末,炭精粉做成了。用桐油最佳。
2、画笔:分毛笔和排笔,毛笔要用牛皮胶粘紧笔毛的上半部,只留笔尖,笔尖部分应留多少可根据笔的型号来定,可分为1号、2号、3号、4号、5号,不等。1号笔尖细,专用于画眼睛、鼻子、嘴唇、头发丝以及其他应用线条部位,2号笔用于画眼球、眉毛、耳心等粗部位画面。3号笔用来柔细部位的色调影子。4号、5号笔用来揉擦大面积的部位阴影光线;排笔配备2号、3号各一只。2号是来用画大面积的头发或者黑色部位的。排笔有弹性,作画时参以压力能使炭精画在纸上又黑又亮。3号笔用来揉擦脸部的淡色阴影和衣服的皱纹。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炭致广大,
精微传神!
画美人生,
像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Powered By www.tanjinghua.com ,Theme By 中国炭精画世界 Please respect the author to keep this link。
www.tanjinghua.com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资讯爆料QQ:791541679 | 关于我们 | 内容说明 | 作者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