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湛江画像
08月09日

《湛江日报》:炭画的守望者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湛江日报讯(记者 刘政国)在霞山民治路东风市场附近,嘈杂的闹市中有一位年届六旬的炭画师傅,这位老人叫李中华,从事炭画人像近40年了。他画摊前的孙中山、周恩来人像以及一些现代画惟妙惟肖,每天都赢得得不少过往行人的赞叹。
  
  兴趣是他最好的老师
  
  1952年,李中华出生在化州山区一个小村。小时候,家人发现他在画画方面具有超常的表现力,一再鼓励和指导。画画,成了他最大的爱好和向往。
  
  那时,家里没钱买画笔和颜料,他就用木棍画,用自制画笔画。在农村中学读书时,他就懂得“勒紧裤带”买来便宜的颜料学素描。尽管家境贫穷,李中华仍倔犟地延续着自己的梦。
  
  李中华说,他小时候看到一些老先生画炭画,觉得很漂亮,就经常跑去看他们画。那个年代炭画很兴盛,几乎每个城市都有一条“炭画街”,炭画师的收入也不错。为改善家庭经济,同时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李中华独自一人跑去炭画知名度较高的吴川,四处拜师学艺。上世纪70年代中,乡村兴办起了粤剧团,剧团领导看中了李中华,让他画布景,在这段时间,他的绘画水平又得到了提高。
  
  1977年,不甘心于小天地的李中华闯到了粤西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湛江市区,开始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在赤坎民主路街头摆起画摊。两年后,李中华又转到霞山最为繁华的民治路,在那里一画就是三十几年,成为了民治路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用画笔记录逝去的历史
  
  因为他态度好,绘画逼真又讲诚信,来找他画画的人越来越多,画也越来越成熟。
  
  走近李中华,发现他的整个家当可谓“简陋”:一张陈旧的木板小托架,托架上摆放二三十支毛笔,其中有眼笔、眼线笔、肌肉笔和供扫描阴影的大小扫笔等,浅凹的圆坑内是由上等木料熏烤至木炭后研成的碳粉末。坐下托架旁的小木凳,膝盖上放着木板,将被画者的相片或白纸家在木板上——炭画师正式“开工”。记者看到,李中华在画像之前,首先勾勒出人像的大致轮廓,然后靠不断蘸碳精粉上阴影,通过光合影的烘托浮凸出肌肉的生动感和立体感。
  
  “眼神是整张像的灵魂。”李中华说,他接的活一般都是顾客提供人物的小照片,让他放大画成大画像。照片大都老旧破损,难度极大。“我曾接过难度更大的活。好几次,有顾客想画他们先祖的遗像,但先祖生前又没留下什么相片,只能依顾客的描述下手,幸好画出来顾客十分满意。”
  
  现在的数码相机那么方便,谁还会来画这种色彩单调的炭画呢?记者好奇地问李中华。李中华说,炭画可以长期保存,又显得很肃穆庄严,有立体感强、色调层次分明、细腻逼真等优点,特别受老人喜爱,不少人在生前都会找一名好的画师,把画像留下来,一些年轻人由于只有祖先破旧的遗照,也会拿来“复原”,然后悬挂在特定地方纪念。在清明、重阳等节日,群众都会拿着祖先们陈旧的遗照前来为祖先换“新容”。
  
  李中华回忆,霞山海头某村的纪念馆负责人曾找他为一名革命烈士画像,但由于烈士的头颅被敌人砍了,只能依靠描述。他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还专门翻查历史资料。当把作品交给顾客时,一位烈士的亲属失声叫“真像”。“能够为革命先烈们做点贡献,内心感到很自豪”。早些年,台湾名人彭令占先生也专程来湛江拜访李中华,请他为其仙逝的亲人作画,这画,仅凭口述画出来,让彭先生拍手称赞。
  
  “坚持到无法动笔”
  
  随着数码产品和电脑的普及,前来找他绘制炭画人像的市民越来越少。“现在湛江像我一样画炭画人像的人已经很少了,一些同行选择了放弃,改做其他行业了。十几年前,霞山民治路最多时有六七位炭画师。在我眼里,画炭画人像不仅是养家糊口的手艺,也是一门艺术,我画炭画40年了,想放弃还真的舍不得啊。”李中华说。
  
  多年来,李中华靠画炭画养活了妻子、孩子等5口之家,现在孩子们都长大成人了,经济压力也小了,孩子们都劝他收笔养老,过清闲的日子。但李中华可不这么想,他想的是让自己的炭画技术能得到下一代人的传承,可遗憾的是三个孩子中没有一个人对炭画感兴趣。所幸的是,他的两个个儿子受父亲影响,如今也走上了美术之路。
  
  李中华早年曾收过一个徒弟,但现已过世。上世纪80年代,许多人上门找他学画炭画,到了90年代人越来越少,2000年后就没有人感兴趣了。“炭画要长时间坐,比较枯燥,加上炭画业日渐式微,年轻人多不愿意学,再收徒弟也怕耽误别人前程。”
  
  李中华说,画炭画是他最大的乐趣,坐上一整天也不觉累,“我会坚持下去,直到无法动笔”。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湛江炭精画 湛江画像 湛江炭画 炭精画湛江 湛江老艺人 湛江炭精画像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