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时光匆匆流去,我只在乎你!”邓丽君《我只在乎你》一直萦绕在你我的耳畔……你愿意为邓丽君小姐绘制一张炭精画像吗?“所以我求求你,别让我离开你!除了你,我不能感到一丝丝情意。”十分期待你绘制的《邓丽君画像》。
在兴平市阜寨镇永恒村,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痴心钻研碳粉画半个多世纪,在十里八乡名声远扬,他叫范振文,是一名多才多艺的农民画家。
2022年10月4日,记者慕名来到范振文家里,一幅幅碳粉画、水粉画挂满墙壁,呈现出浓厚的书香气息。范振文介绍,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早年曾师从西吴街道王家村“王十一”为师,几十年间,他在书画艺术的天地里孜孜探索,尤其对碳粉画情有独钟。“碳粉画虽然黑白分明,却光线柔和,画面细腻逼真,十分耐看。”提起热爱的碳粉画,范振文滔滔不绝地介绍着。
周末的下午,朋友预约晚上吃饭,早早的我就出门了,闲逛中,见时间还早,就来到毕节珠市路怀旧书店,旧书店的经营者叫周训富,摆谈中得知,年近七旬的他是毕节毛纺厂退休职工,早年在毕节陶瓷厂,我提起这些企业的一些熟人,他都认识,一下子拉近了距离。
周训富说,他开的怀旧书店,还是向杨君明租用的,他在此经营已有10多年时间了,现在读书的人越来越少,不想做了,打算把剩下的书,捐给一所农村中学。于是,我和他聊起了杨君明和他的毕节炭精画。据他说,杨君明年近耄耋,常年居住在南京,不过最近回到了毕节,大概住在西客站附近。我问他,杨君明的炭精画有后人继承吗?他说“没有”,我不觉有些惋惜。杨君明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那10年,如今电脑的普及和发展,这些传统手艺早就日薄西山了。
照相馆修补残缺相片,有些相片年久日深,有褪色的,有破旧残缺的,都可以用炭精粉和加工过的羊毫毛笔将其修复还原,长久保留原相,无反光。当然是以原相片为标本,借助九宫格,按照比例,做到形象逼真,细腻耐看。也有使用放大机,投在纸张上,用铅笔把轮廓勾出,然后蘸粉上色。最后是装裱,一般用相框装好就行,成为能长期保存的纪念品。
“这些年,我画了很多‘变人’像,比如一些中老年人没有父母的遗像,有的甚至不知道父母长啥样,我可以根据其弟兄姐妹的长相进行画像,再适当变一下,得到很多人的认可。”8月20日,在聊城古城区新华园一座隐蔽的小楼上,李金铎一见到记者就开始介绍他从事一生的炭精画像。炭精画像这门传统艺术,在这个78岁的老人身上至今仍散发着迷人的风采。
喜得《画像研究》,《画像研究》为书画家王漱石编述,由“满洲国东方美术社”出版发行于“康德九年九月一日”,康德九年即公元一九四二年,《画像研究》系该社函授部教材,其内刊有函授部简章。据进一步了解,新中国成立后,书画家王漱石拜师齐白石先生。公开出版有《书法初步》《齐白石画派基础技法》《报头图案》《中国历史地图》《悯农诗画》《唐诗漫画》《神州墨海》《中国建设图》《联语新编》《古今名人诗书集粹》等百余种。
走进胡惠昌老人位于海曙区白云街道联南社区的家,墙上、桌上、柜子边,一幅幅精美的炭粉画作整齐排列着,很难想象,这些技艺精湛的画作出自一位聋哑老人之手。
80岁的胡惠昌是宁波市工艺美术师,3岁时因病失聪,曾担任宁波市前三届聋人协会主席。从20岁开始学习炭粉画,22岁考入上海聋哑青年技术学校美术系读书,至今他已经在炭粉画创作道路上耕耘了60年。
1896年,炭精画像发祥于上海。炭精粉本是照相馆修版师用的颜料,修版师为洗出来的照片用加工过的毛笔调整照片缺陷。照相馆为满足需求,增设业务项目“炭精画像”。
1914年,杭州二我轩照相馆设了画室,专门承接炭精画像,郑曼陀就是其主人。后来,他在这儿结合所学技艺和经验,慢慢地形成了“擦笔水彩法”,在上海滩大受推崇,名曰“月份牌”。
中国炭精画世界长阳俱乐部欢迎你!
70年前,1949年的元宵节,北风呼啸,气候寒冷,但是北平市人民的心里却是暖融融的。大街小巷,家家户户都把大红灯笼高高地挂了起来,人们一大早便从四面八方向天安门广场汇集,参加庆祝北平解放大会。中共晋绥分局机关报《晋绥日报》1949年2月16日以“北平人民的狂欢节日”为题,援引新华社2月12日的报道说:“今天元宵佳节,北平市20余万人大集会,狂欢庆祝解放。”
近悉《邱立山七十七岁炭精画像》保存将近百年不褪色,品相如初。
据悉,《邱立山七十七岁炭精画像》画面自然,细腻柔和、层次丰富、形象逼真。该画像使用炭精粉为颜料绘制,作者不详,画像背面手书“一九五五年”,属“寿像”。
当时用擦炭画法给人写照很时兴,后来一位本家叔叔不知从哪儿打听到这种绘画的方法,就告诉我说要用炭精粉和削尖的笔在橡皮纸上作画。我没办法搞到炭精粉,就把燃烧着的大蜡烛对碗一薰,把碗中浓黑如墨的烟灰当炭精粉用,经此一试还可以,就开始动手给左邻右舍的朋友画起像来,同时也临摹一些山水花鸟画。泸县有一个春荣照相馆,知我能画,就同我联系。他也很满意。我因此获得一些报酬来添补家用。
注:文章标题为编辑所加。
您知道吗?炭精画,又称“炭画”“中国炭精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炭精画像,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炭致广大,
精微传神!
画美人生,
文化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Powered By www.tanjinghua.com ,Theme By 中国炭精画世界 Please respect the author to keep this link。
www.tanjinghua.com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资讯爆料QQ:791541679 | 关于我们 | 内容说明 | 作者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