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阳光巢
08月04日

阳光巢:游走在炭画路上的古原狼——民间艺术家高瞳再会大学城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民间艺术家高瞳作品

 

  
  阳光巢讯(记者 莽原)美院出来的学生大多给人一种超然的、独立的,可供远观、仰望而不可接近的感觉。他们甚至对外界不屑一顾,他们总有自己的一套行为准则。初次见高瞳老师是去年的事。他一个人带着他的画具和画作来到了大学城做他的炭精画全国巡回讲座。
  
  今年,他带着他的徒弟重返旧地,讲座上的他一如既往——白衣、西裤、黑皮鞋,头上染着黄颜色的微卷的头发张扬着他艺术家的个性。
  
  对于民间艺术家的称呼,高瞳老师显得很淡泊。他说在外闯荡了十几年,称呼已经变得不重要了,“老高”、“老狼”的称呼更真切。“其实也并没有谁叫过我民间艺术家,我也不主动跟媒体打交道,所以我并不出名。有人问我,外出那么多年必定赚了不少钱。而实际上,我们也只能维持生活,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赚钱的事情其实也不重要了。”
  
  采访当日的早上,高老师的一个短信:“我现在有时间,你过来中大吗?”一条没有前兆的短信把记者拉到了山坡上。当时高老师正在给三个学生补课。“这里的比例不是很对,你看人家的脸都被你打肿了。”高老师一边说一边给学生作业做修改。
  
  初会炭画,画廊三结义
  
  很多前来观看高老师画作的人,要么被那活生生的人物、山水、花鸟吸引,要么就是一脸狐疑,他们根本不相信没有美术功底的人几个小时便能学会。正在补习的一位中大的学生告诉记者他是抱着看笑话的态度去听讲座的,想看那个夸下海口的傻瓜怎么被人揭穿。“与炭画结缘纯粹偶然,现在我是在笑话自己,笑话自己对民间艺术的不信任,所有的画作都是活生生的跳跃在我眼前的照片,我迷失了。”
  
  对于他们的好奇和怀疑,高老师表示理解。当初他们便是因为怀疑和好奇跟炭画结缘的。一天,三个素未谋面、互不相识的年轻人被沈阳的一家画廊里栩栩如生的画作吸引了。那是和素描不一样的画作,那是和传统水墨画不一样的画作,那是在学校从没有见过的神奇的画作。
  
  可作为一种技术,画廊的老板坚决不把作画的秘密告诉他们。此后,他们三人一行经常到画廊“骚扰”老板,最后终于在9000元的学费交易下答应了他们的要求。可没有经济来源的他们何来那么多钱呢?“骗,骗亲戚朋友!再虚伪的谎言也说了。”说起当初的疯狂,高老师自己也有点不敢相信,对于后来的举措他们也无法理解。就这样,他们在画廊拜师学艺,并结为兄弟,高老师排行第二。
  
  办学不成,血本无归
  
  为期一个月的学习终于揭开了炭画的神秘面纱,可欠朋友的钱还没有还啊。他们把心“一横”,决定用刚学来的技术创一番事业,他们看好炭画大好的发展前景。他们再次从亲戚朋友那里骗来了整整5万块,按正规的途径办起学校来。他们印发了大量的传单,理直气壮地要收取一年5000块的学费,承诺教给学生一门技术,传单发出去了一天、两天、三天……可就是没有人前来咨询。程序是没有问题的,证件也是齐全的,上课的课室早就借好了,那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他们随即在街上找了个人问个究竟,行人的话一下子刺中了要害。这个跟后来朋友的分析是不谋而合的。一是国家不承认学历,二是学费太高,三是没有必然的就业保证。结果是,一个学生也没有来报读,5万块的投资便泡汤了,血本无归。至今高老师仍认为5000并不贵,虽然拿不到国家不承认,但他们的技术是必定能保证就业。“初生牛犊不怕虎,市场不市场的事情我们根本没有想过,就想创一番事业。但最终是——血本无归!血本无归!”高老师在谈及这段往事时,反复用“血本无归”来形容这5万块的伤痛。
  
  走出东北,很是自然
  
  当时,高瞳老师的师弟的父亲在沈阳当领导,他见三个年轻人在重创后无所是事、精神颓废,便建议他们到党校里做讲座,开了小班。抱着“闲着也是闲着”的想法,三师兄弟接受了他的意见。
  
  “第一次讲座,折腾了两个小时。”开讲前三师兄弟稍微准备了一下,决定轮流着讲。由于没有经验,面对着台下六十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年纪比他们或大或小的学生,他们的心情是紧张的,“回想起来,第一次讲座并不精彩。我们只是在讲述关于炭画的经历。可课后大家都留了联系方式,六十个人都留了联系方式。他们一半出于对炭画的好奇,一半是被我们的年轻所感到。这很让我们喜出望外。”
  
  鉴于创业的失败,他们在该收取多少费用、该教给学生些什么、如何去教等问题上做了一些琢磨,最后决定是在收回成本的基础上收取一个月100块的学费。至于教学必然是全心全意的、手把手地传授。“我们必须对得起他们。”
  
  第一次的讲座来了六十位学生。第一次的炭画班有六十位学生报名了。对于这意想不到的结果,高瞳老师三师兄弟一致认为:必须好好的教。炭画班学习为期一个月,这一队伍却在不知不觉间壮大起来,由原先的六十人增加到七、八十人,他们大多是学生介绍来的。学习结束那天,大家留了影。男儿有泪不轻弹,可他们却拥抱着哭了,除了感激还是感激。部分人至今还保持着联系,节日发发短信什么的。“走出东北,其实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我们在东北讲着讲着,就跑出东北了!”
  
  “八方会谈”,以后不敢了
  
  高瞳老师在中大的展览吸引了上数百名学生前来观看。一位广美的同学居然抱怨起高老师来,“十所高校去了九所,但在广美却迟迟不见其踪影,为什么?”
  
  面对学生的抱怨,高老师显得很无奈。“我实在不敢在美院做讲座了!也不敢给学生讲得太认真了,让他们知道个大概就行了。”
  
  多年前,高老师曾任教于复旦大学,可一年后他便辞退了,决定一个人游走四方。对于民间艺术家的称呼,高瞳老师显得很淡泊。他更愿意别人称呼他流浪画家,象他的笔名“古原狼”般,一只来自远古草原的狼,一只流浪他乡的狼,一只眺望着家乡的狼。和以往一样,高瞳老师到学校做讲座、开学习班,为期仍为一个月。
  
  忽然有一天,学校的领导向他发出了警告信号:这一期课程就这么结束了,学生已经半个月没去上课了。第一次“八方会谈”就此召开。学生表示不愿半途而废,称只要保证不挂科就可以了。校方坚决立场:学生不上课,不行!第一次八方会谈无疾而终,学生依旧不上专业课,校方依旧发警告。经几天的观察,校方终于探出个缘由。由于炭画的技法层出不穷,每天的教学都有新的内容,学生必须经常练习才能跟上老师的脚步。第二次“八方会谈”应运而生,校方多个高层参加了会议。会议一致裁定:以后的教学中,少教技法,化细为粗!
  
  就在这无可奈何的决定发下来的同时,某美院的一个学生给高瞳老师发来了一条短信:我决定离开,去当医生。这很让他吃惊和内疚,他害怕那是学生的一时冲动。至此,高瞳老师在教学上便“化细为粗”了,教学时间也缩短为一个星期。“我以后真的不敢了。”
  
  没有给学生上课的时候,高瞳老师便和他的徒弟在出租屋里绘画,他表示炭画很容易被人了解,但要真正掌握是需要不断摸索和创新的。当问到是否想过再次办校,高老师表示现在还是喜欢自由自在,办校的事以后再说。他们现在正为出画册的事忙碌着,不过主要的工作还是由在杭州的师兄负责。
  
  “每到晚上十一点后,他便忙个不停。忙什么?忙发短信啊!学生给他的短信,他总是回的!”高老师的徒弟忍不住告诉记者,“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停下来,不过没有关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是了!”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阳光巢 炭精画 中国炭精画 
07月28日

阳光巢:画家于广民的“炭”生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有一种精神叫做平凡,然而在简单的平凡中往往却孕育着伟大。在中国的绘画领域里,于广民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画家,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在炭精画创作领域中耕耘。
  
  于广民是山东海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喜爱美术,先后师从多位绘画大师学习炭精画、中国画和油画,全方位的学习不仅锻炼了他的基本功,也使他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看到炭精画时的震撼,栩栩如生的画作,逼真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用手去摸。“从未有过的来自艺术的强烈冲击,就像婴儿睁眼初见的光景”。此后,不善言辞,但是天性倔强的于广民开始自学炭精画,用过的作业本、课本的空白处、旧挂历,到处都是他的画。至今,在于广民的家中,仍保留着部分他幼年初学画画时候的手稿。于广民笑着说,当时什么基础都没有,完全是凭着想像和感觉在画,那是真正从无到有的一种创作。
  
  传承隽永情迷炭精画派
  
  炭精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又名炭画、擦笔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支流,源于国画。炭精画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无论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是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如新,这些特点是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炭精画这一艺术形态极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于广民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学习绘画技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几乎每天都蹲在白菜地里,仔细观察白菜生长的情景,在菜叶交错的绿色海洋里,摸索大白菜形式美的规律和生命的脉络。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于广民不断探索着炭精画的民族化和水墨画的现代化。
  
  艺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自然就是美,朴素最伟大。在于广民的笔下,总有着涉猎不完的写生对象和景物,有着抒发不尽的情感和语言,那显现在宣纸上的,只是寥寥几笔,却会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挥洒自如,跃然纸上的那一条条刚劲、锋利的线条,把自然界的万物都演绎得充满诗情画意。他画的《百财图》,垂挂的菜叶,在似像非像间映入眼帘,激荡心中,令人心旷神怡,更具凝聚力,回味无穷。
  
  炭精画作为一种独门画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于广民创作的大白菜、山水、花鸟等作品,不仅璀璨夺目,卓越多姿,而且画绩宏富。他的炭精擦笔画形象逼真,色彩细腻,作品中有本土化的艺术气息且带有独特的艺术标签,既精致典雅,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富丽淳朴和东方文化的深沉内敛。
  
  勤勉执着研习炭精技法
  
  于广民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素描所常有的那种线条排铺的明暗调子,加之炭精画在写实性上更优于调剂、调水颜料的表现效果,使其作品拥有更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等特点。于广民画老虎、狮子,反对古板,提倡创新,不论是笔法的变化还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他都力求新颖。他用变幻莫测的线条来抒发蕴藉深厚的胸中丘壑,所画的老虎、狮子既有汹涌奔腾的威武之气,又有舒卷柔情之态。
  
  炭精画毕竟是独立的画法,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基于这一点,于广民开始积极探索画派结合的新方式,从小学习过国画的他开始尝试将国画的绘画技巧与炭精画的特点相结合。炭精画的主要原料——炭精粉的性状决定了其在绘画的过程中有别于其他颜料的使用方法和绘制技巧,创造了以揉色为主的技法,配合橡皮的使用,能产生特有的质感和画面效果。在表现如头发、胡须、动物皮毛、眼睛等部分时尤为细腻逼真,宛如黑白照片的画作,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
  
  传统国画讲求“以形写神”,同时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性,其中的写意技法更是强调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对象的形神,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讲求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国画与炭精画在于广民的笔下结合得甚为巧妙,一虚一实,一粗一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于广民的艺术作品具有多元的审美态势和浓重厚实的艺术表现力。他所创作的老虎画作,虎头部分采用炭精画技法,将老虎的眼睛、胡须勾勒得颇为生动,整个画面顿时显现出霸气外露之韵。背景中的群山则采用国画技巧亦近亦远,使人想靠近又望而却步。此外,他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所做的狮子图,也展现了朦胧又不乏理性的意境。
  
  于广民的身上有一种难得的大度平和、乐观稳重之气,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求和对中国传统道德与美学内涵的继承和理解相当深刻。炭精画是全手工作画,是极其耗时、耗神的艺术创作,它能真实反映对象的独特,所追求的是形象的真实准确,层次分明,强调立体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于广民正是凭借着在炭精画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作,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炭精画大师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探索了中国花鸟、山水、人物的现代表现手法,成为当今画坛为数不多的炭精画大家,作品被众多国内外收藏家及爱好者收藏并深受好评,还多次捐献给中国妇女基金会等慈善机构。
  
  创新求变彰显炭精神韵
  
  于广民重视对传统炭精画法的研究,同时在造型特点的把握上也力求完美,他的画作不是一味地模仿和追求前辈的技法,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从而形成超越前辈的独特风格。所谓“画虎难画骨”,为了将狮子和老虎表现得更为逼真传神,于广民在其骨骼结构、生活习性、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画的《百财聚来》也十分生动形象,舒展大气,脉络清晰,明暗有秩,构图极简洁。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才能下笔如有神,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于广民还在其作品中融入了我国古老的哲学《易经》、《奇门遁甲》等,使画作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具可观性。
  
  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更迭中,有的被遗忘,有的被定格,有的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本色不改,穿着现代文明的外衣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平坦,于广民依然决心走下去,淡泊平和的他总说:“画画对于我来说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使炭精画能够被大众认识并认可,最终在艺术的长廊里留下绚烂的一笔。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擦笔画 擦炭技法 炭精画家 阳光巢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