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日报讯(记者 毛宇)“九宫格”是我国书法史上临帖写仿的一种界格,用以在练字时对照碑帖的字形和点画安排适当的部位,或用作字体的缩小与放大。九宫格相传为唐代书法家欧阳询所创制,为习字者掌握字的间架结构、重心和笔画的斜正疏密、气势等起到过不可磨灭的作用,向来为书法界所倚重。而温岭人把它用来当作画像的工具并把它的功效发挥到极致,恐怕是欧阳询先生始料不及的。
在经济萧条、物资严重匮乏的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照相对于台州百姓尤其是来自农村的人家来说,是一项比较奢侈的消费,除了结婚、招工、参军和难得的“全家福”之外,许多人恐怕一辈子也没有照过几回相,即使照了相也不会轻易花钱将照片放大。一旦家中有人辞世需要摆设大照片祭奠用,便要找画师画大照片。这是因为找画师画大照片的好处有三,一是花费要比去照相馆便宜些;二是底片没有了或者坏了,或者照片已经破损不堪、照相馆无法重拍而画师能行;三是如果对象脸上有缺陷需要修正照相馆无能为力而画师可以做到。画像这个行当在当时虽然算不上热门,但比一般人的收入要高出不少,所以在各区镇都有好多职业画师出现。
画像画像,必须要画得像,否则,客户便会紧捂口袋和你理论起来。其后果,轻者要你重新画过,重者则为你作“免费”广告,让其他人不再上你处来画,断了你的生计。画师们很清楚,要想画得像,九宫格就是件简明实用的非常可以信赖的道具。有了它,便可轻松判断出对象是属于“国字脸”还是“申字脸”,是“甲字脸”还是“田字脸”,便可对对象的五官的形状、大小和位置一目了然,做到心中有数。画师画大照片时先把九宫格覆在用来作范本的小照片上,然后一边用放大镜透过九宫格仔细地观察每一个细节,一边在8开或者16开的铅画纸上描摹。有经验的画师往往不必先用铅笔勾勒打稿,而直接以改制的毛笔蘸上碳精粉在纸上轻描淡写,纵涂横抹。画师画的时候很是认真,特别是在嘴巴、眼睛这些“传神”的重要部位一丝一毫也不敢马虎。
最早的九宫格,又叫“九方格”,是在大方框内分出九个小方格,是名副其实的“九个方格”,中间一小格称为“中宫”,上面三格称为“上三宫”,下面三格称为“下三宫”,左右两格分别称为“左宫”和“右宫”。而画师用的九宫格,则在内容与形式上已经有所变化,它可能全部是小方格,也有可能由大小方格共同组成,还有的比较简单,像个“丰”字,这都是画师根据实践灵活应用的结果,虽然它不再是“九个方格”,但画师门依然叫它九宫格。九宫格有用玻璃做的,也有用塑料板做的,画师门则喜欢自己找片废胶片用针尖划出格子,这样的九宫格又薄又透明,不易走样。
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画师随着画像这个行当的凋敝,早已经淡出人们的视线,而画像九宫格这个曾经是人们“写真”的重要工具,也许早已落满灰尘被遗弃在某个角落里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