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晚报(记者 赵铮艳)一桌一椅,一盒炭粉,几支画笔,坐在街边,从日出画到日落。路过台江洋中路的行人会注意到这样一个简易的小画摊:悬挂着“画像”招牌以及一幅幅逼真的黑白人物肖像,画中有老一辈政治家,还有平民百姓。这些画像就出自七十高龄的林瑞富之手。至今他仍在为人们绘制炭精画像,他的坚持已经长达46年。
纸打九宫格凭寸照画像
25日上午,在洋中路一家艺术馆门口的小走廊,一张小桌子上放着长短不一的画笔,旁边的盒子里装着炭精粉,林瑞富正对着一张黑白照片,在打上九宫格的画纸上一丝不苟地描摹着。“干这一行需要极大的耐心,对照相片上的人像一笔一笔小心地作画,任何细节都不能遗漏。”林瑞富说。
记者将画像与照片对比,一眼看去,画像就是放大版的照片,再细一看,画像感觉更柔和。“这些画像都是比对寸照画的,省得被画的人要在这里一坐大半天。”谈起画像,林瑞富如数家珍。他介绍,这叫炭精画。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普通照片放久了容易发黄褪色,炭精画不容易氧化,只要保存妥当,可以上百年不褪色。
想为家减负中洲岛学艺
林瑞富告诉记者,他生在闽侯尚干的农家,从小喜欢绘画。过去,替人画像是一门可以养家糊口的手艺。他想,要是自己能画,不但可以发挥兴趣爱好,还能够为家里减轻负担,于是他决心拜师学艺。
林瑞富回忆,当年台江中洲岛上有几位出名的画像师。他向其中一位师傅表明学艺的决心,刚开始师傅不愿收徒,但他软磨硬泡了三天,师傅见他有毅力,加上画画功底还不错,就破例收他为徒。由于学习比别人刻苦,一个多月后,他的炭精画人物肖像就画得惟妙惟肖,师傅让他“出师”。
有了这门手艺,林瑞富便学着那些街头艺人,走街串巷为人画肖像,46年就这样过去了。林瑞富说,他常到福州各乡镇村落间行走,在需要画像的人多的地方便多逗留几日,借宿在主人家。今年初,他在洋中路附近租房,“寄身”在艺术馆门口摆起画像的小摊。
一天不作画老林就难受
在旁观看林瑞富画像的“老福州”介绍,画像很受人们尤其是老年人的青睐,过去,每家厅堂或多或少悬挂着亲人的画像。福州画像店最辉煌的时期是上世纪60年代。改造前的文化宫、横街一带,有不少传统画像铺。如今,画像这个有百年历史的老行当已经日渐式微了。福州的画像铺已经寥寥无几。
“过去,大家难得去照相,都是请画师画像。那时盛行炭精画,每天来画像的人络绎不绝,一张画像卖1。5元,算是价格不菲。现在数码相机普及了,画像生意不好做,年轻人也没耐心学这门手艺。”谈到画像的前景,林瑞富略显无奈。
不过,林瑞富还是表示,炭精画已经融入他的生活,现在一天不动笔作画,就觉得很难受。每天早上9时到下午5时,他都会守在摊位上做活,没顾客时,就静心创作些人物、花鸟画,日子过得还算惬意。
11月27日
《福州晚报》:七旬老人用炭精画守望黑白世界46年
发布者 : admin | 分类 :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 已有 0 人留下了看法相关文章:
《福州日报》:老林的黑白世界2014-12-9 13:33:18
《福州晚报》:京榕残疾人书画、手工艺术作品展在台江万达举行2013-9-4 10:2:55
阳光巢:老街里的炭精画师傅2013-8-17 21:25:10
《福州日报》:炭笔绘就坚强人生2013-8-17 17:23:32
《东南快报》:最后的炭精画老店2013-8-2 20:0:5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