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经济特区晚报(记者 刘超群)随着数码相机、电脑的普及,曾大受欢迎的炭精画似乎风光不再,走遍城难觅这门古老民间艺术的踪迹。近日,记者有幸采访到郭惠洲,他是汕头为数不多的精通炭精画的民间艺人。
画出来的“相片”栩栩如生
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拿着毛笔——记者来到市区公园路一家画像馆时,郭惠洲正认真地雕琢。郭先生今年六十出头,老家在揭阳榕城。从小就有画画天赋的他,十几岁从师学炭精画,二十来岁到汕闯荡,在中山路路边摆起画摊。为增进技艺,他还在艺术学院学了三年素描。
在画像馆的墙壁上,记者眼前的一幅幅人物像栩栩如生,惟妙惟肖,乍一看,如同黑白摄影照。而郭先生桌上的绘画工具仅是十来只大小不一的毛笔,一张照片,一个放大镜,一盒碳粉,一张纸。郭先生告诉记者,绘画步骤也简单,先量好画像的尺寸,接着勾勒出画像轮廓,随后再用毛笔把炭精粉涂在画纸上。
然而记者看到有些原照斑斑点点、模糊不清,有的只是身份证的一寸相。凭借这些却要画出一张放大几十倍且一模一样的人物像,这不仅需要细致认真更要长年“耐得住寂寞”。“一笔一划都得小心,深浅马虎不得,如果不小心炭粉用深了,可不是用橡皮擦擦就了事,因为一擦整个地方就镂空,不协调了。”郭先生告诉记者,从头到尾,一幅画不容丁点差错,否则整张画就被毁了。他还说,皱纹比较难画,如果稍微下笔重了,皱纹便会显得生硬。一张40cm×30cm的画像,郭先生得花上三四天的功夫,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0个钟头。正是郭先生精雕细琢,以及他极好地运用毛笔的大小、炭粉的深浅等,他画出的人物肖像不仅立体感极强、色调层次十分丰富又不失细腻逼真。
炭精画可保存上百年
粗略看,照片和画像上的人物一模一样,可再看,后者感觉更舒服。郭老先生解释道,这是他在绘画时的“小动作”。比如人物的头发眉毛不够整齐浓密,他稍微修饰下,如果衣服不够体面,他便擅自另“换”件衣服。果真,经过手工改良版的人物像不离本色的同时又平添几分美感。郭老先生告诉记者,95%的顾客对他的画像都非常满意。“有的顾客一下子就拿来10张相要我画。”
如果说照相的效率和便捷使得炭精画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那么有一点让相片相形见绌的就是炭精画的保存时间之长:“如果不受潮、不被虫蛀、炭精画可以保存100多年不褪色,一般的照片十几二十年就泛黄了。”郭先生边说边拿出他三十年前的作品,“这张曾经浸过水。”即便如此,画像的精致清晰让记者十分惊讶。因此,虽然炭精画风光不再,但它的“复制”功能仍受到的青睐。记者在画像馆采访期间就见不少顾客登门。他们大都是因为家里老人相片年代久远而发黄褪色,想通过绘画的方式再现容貌。
01月02日
《汕头经济特区晚报》:画像四十载 画笔和炭粉相伴
发布者 : admin | 分类 :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 已有 0 人留下了看法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