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冬的一天,得知邱金亮老师正在创作他的又一幅炭精画新作——《广济桥》。关于广济桥题材的画作,我们并不少见,但炭精画的广济桥,的确新鲜,我们决定去拜访邱金亮老师一探究竟。
炭精画,对于多数潮州人来说还是比较陌生,我也是。于是我在出发前先百度一下。炭精画,是中国炭精画的俗称,也叫“炭画”、“炭像”,是中国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不仅适合于制作巨幅人物、花鸟、山水画,还具有绘制人像的实用性;以“细腻动人、层次丰富、永不褪色”的最大特点广泛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更令收藏家们热捧。
虽然查找了相关资料,但还是似懂非懂,怎么个作画法,还是心存迷团,更让我迫切的想去了解。
来到邱金亮老师的家里,老师正在做画,一下解开了我谜团。炭精画跟传统的绘画不同,它不是用笔“画”,而是用这样笔沾上干粉不停地擦拭,不停地扫,通过颜色的叠加,产生层次感和立体感。
眼前这幅《广济桥》炭精画看似即将完成,然而老师告诉我们,这幅作品完成还需一个多月时间的精修,有时候站在画前作画几个小时下来,旁人根本就看不出跟之前有什么区别,只有自己清楚。这是个慢工细活,很费工夫又很考耐性。
作品右上角“广济桥”三个字是饶宗颐先生题写的。在邱金亮老师的家里,也看到了他的炭精画作品《国学大师饶宗颐》,画作人物形神兼备,2015年初入选潮州市十八届迎春书画作品展,同年入选广东省第八届民间工艺精品展。
还有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创会主席陈伟南先生的画像。陈伟南先生在广济桥修建时捐款120万人民币。
邱金亮老师还跟我们介绍了这幅《宋太常寺卿丁允元公像》。这是去年潮州丁氏宗亲请他作画的,宗亲们非常满意,特地复制了一幅回赠给他的。
淳熙十六年(1189),潮州知州丁允元倡修梁桥,“自西岸增四洲为八,亘以坚木,覆以华屋。”(《大典·桥道》)这样,从西岸往江心,便有八洲七孔。由于丁允元贡献大,所以老百姓都亲切地称这段梁桥为“丁公桥”。
今天真是收获良多,了解了炭精画的作画过程和技巧,同时也让我们见证了广济桥与潮州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日前,《广济桥》这幅炭精画作品已完成。
邱金亮 ,1960年生,中国炭精画世界(CCPW)持证会员,潮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黄徳凯、李津)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