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匠,顾名思义也是一种匠人。唐代文学家、诗人韩偓在《格卑》诗中就有“入意云山输画匠,动人风月羡琴僧”描绘画匠的一句诗。而《水浒传》五十八回中也提到“近日史大官人下山,因撞见一个画匠……”的内容,说明画匠在中国民间的历史已经很久远了。
画匠,在桐庐民间匠人中算是一种有身份的人,虽称不上什么“大家”,但也是一门很吃香的行当。因为,画匠毕竟与其它匠人不一样,肚子里多少也喝过几滴墨水的,在人们心目中,是当作有文化层次的人来看待。再说炭精粉肖像画是一个以写实为主的画派,其主要的欣赏群体是一些没有受过专业绘画教育的人群,因为形态逼真,更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所以深受民间的喜爱。
民国12年(1923年),绍兴人沈志鸿没到桐庐县城保安坊开设三民照相馆以前,人们想留下自己的形象,唯一办法就是请个画匠到自己面前来绘制一幅人像。按照旧俗,桐庐民间在客堂前有挂先人遗像的习惯,而且该习惯在如今的分水一带农村还很流行,前段时间在合村一农户家还看到挂有主人祖父母与父母两代人的遗像,说是当年百江的一位画匠给画的。所以,过去有的老人趁自己还健在的时候,会把画匠请到家里,并且好好款待,为自己留下那么一幅人像,百年之后,也好让子孙瞻仰自己的遗容。
画匠作画的工具和材料并不复杂,工具有毛笔、九宫格、放大尺、铅笔 、橡皮、板刷几样也就够了。普通毛笔,把尖去掉,用胶水沾住,分成几种粗细不同的笔,粗笔其笔尖多剪。材料也就那种比较细腻的铅画纸和炭精粉,因使用的原料为碳精粉,故所绘的画也叫炭精画,画匠以擦、揉为主要技法的绘画方式,画匠所用的铅画纸,材质较硬,擦揉时不易起毛。
炭精画在我国是一门受人们欢迎的古老的民间艺术。其作品既可有写意的在气豪放,工笔的精致细腻,还有速写的精练概括,其作品只要保存得好上百年都不会褪色。画匠,虽然也掌握熟练的绘画技法,但他们的作品大多是以摹仿前人的粉本,抑或重复前人的一些技法,很难看到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因此,在绘画艺术的领域里能成为一个一流的画匠倒是很容易,而成为一个真正的画家就不那么简单了。所以他们不能跟艺术家、画家们相提并论,当然,当年桐庐真正能描龙绘凤的画匠却也是凤毛麟角,数数上名的也没几个能拿得出手,所以桐庐境内能成名的画匠,从古到今还没有发现,就是这个道理。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县城开元街姚家弄靠江边的弄堂口,曾有一爿画匠铺,街里人称其为朝天瞎子的人,就是一个当画匠的。他给人画个像,收费二三元钱,这在当时算是不低的价格了。当然,画匠这种事也不是天天有人来叫你画的,干这种职业在桐庐也只有“半脱产”的才行,毕竟多数是为老人过世而去画张遗像的,平时有这种需求的人家也是很少很少的。
因此,朝天瞎子除了给人画像以外,还得兼画一些月份牌年画来岀售。月份牌年画在我国也只是二十世纪初才有的,朝天瞎子是从上海请来同行后,才开始学会的。月份牌年画的题材并不广泛,主要有仕女、儿童、历史故事、戏曲人物、电影名星等,这是确定人物轮廓后,用毛笔蘸上炭精粉擦出淡淡的体积感后,再罩上透明的水彩色的一种画。当年他墙上挂着的有梁祝等戏曲人物、有赵丹等电影名星、也有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等。
后来,市面上岀现照片后,画匠就开始以照片为基础画人像了,九宫格与放大尺是这种画法的必要工具。先用放大尺或九宫格放大画像,用铅笔打出轮廓,浅浅的,能看出来就可以,然后用毛笔沾炭精粉擦,再用棉花涂抹,几笔勾抹,他们画岀来的像还真和照片一样似真人,所以能让人们打从心里就是尊重和佩服。
朝天瞎子的家是临开元街的,民国时期这里曾是鉴古斋裱画店,而在照相机没有普及的时候,很多人想留下自己的影子都要找画匠,画像是一种艺术,炭精粉画是一种传统的民间绝技,这种传统画像技艺起源于宫廷,流传于民间。
提起画匠,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照相机的岀现,把画匠逼进了死胡同。尤其现在的摄影器材的普及,人们快门一按,咔嚓一声,人的相貌就被定格了下来,再说现在的照片放大技术,想放多大就有多大,又有谁还会去找画匠为自已的先人画遗像呢?即使想把彩色照片冲洗成黑白的或者炭精画色的效果,冲印照相的人也只要用软件将原片风格化一下,一张类似用铅笔画成的素描画像也就搞定了。
如今,在我们桐庐农村里,仍有不少家庭的客堂前,还悬挂着当年画匠描画的那些先人的炭精粉人像画,看着这些画匠的作品,让我们在回望岁月时,也不由地会发出一声叹息!民间画匠也和那挂在墙上的先人们一样,就这样无声无息地远离我们而去,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安之)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