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笔画,也叫炭精画,是民国初年起源于上海的民间绘画艺术。它以炭精粉为基本绘画原料,以毛笔和纸卷自制的“擦笔”、 棉签、橡皮等为绘画工具,在纸或瓷板上绘制黑白图画;要是再辅以水彩颜料,就可以画成彩绘了。擦笔画的题材广泛,不仅可以用来绘制人物肖像,而且可以用来画广告招贴画、山水画、花鸟画等。擦笔画起源于民国初年的郑曼陀(1888~1961)。曼陀原名达,字菊如,由原籍安徽歙县的养父抚养成人。早年曾师从一位王姓民间画师学画人像,后到杭州的二我轩照相馆工作,专门从事人像写真。他把中国传统的人物画技法与西洋画、水彩画技法结合起来,经过长期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一种新画法——擦笔水彩法。先用灰黑色炭精粉作明暗层次,再加上水彩画的淡彩,所以他画的时装仕女,面部立体感强,色彩淡雅宜人,肌肤细腻柔和。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人物画传神与否的关键就在于这“阿堵”中。曼陀深谙这个道理,他创作的人物画尤其在点睛上下工夫。他所画的人物,眉目传情,使观画者与画中人的视线接触时,产生“眼睛能跟人跑”的效果,一时声名鹊起,成为民国时期最杰出的广告、月份牌画家。
郑曼陀的擦笔广告画
郑曼陀《杨妃出浴图》
稍后有杭穉英者,私淑郑曼陀画法,后也成为广告、月份牌画界的翘楚。他们所画的广告美人画各有千秋,成为当时商业美术界的画坛大家。工商界十分看重他们的广告画,认为对商品的营销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时间烟草公司、化妆品公司、保险公司等各类商业机构和出版印刷厂纷纷向他们订画,以致约稿定金预收到数年以后。那时的沪上,各类商行、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他们画的广告月份牌画。由于郑曼陀、杭穉英及广告画家群在商业广告绘画上的巨大成功,使得擦笔画这种新式民间美术风靡全国。
杭穉英的擦笔香烟广告画
以擦笔画技法绘制人像写真,由于可借助九宫格、放大镜、放大尺等工具使得人物造型的轮廓准确,明暗层次与色调仿真,光影变化有透视感,使画面具有细腻动人、生动逼真,比照片还要栩栩如生的艺术效果,受到时人的喜爱。与照片相比,擦笔炭精人物肖像画还有以下两点显著的优势,首先是画面尺幅不受限制,可以根据需要任意放大;其次是不褪色,有利于长期保存——而照片则会随着时间的逝去而发黄、褪色,模糊不清。正是由于上述原因,使擦笔肖像画店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在全国各地。这不,民国时期我们南通也出现了几家擦笔肖像画店,如西大街上陈瑛开的人像画店和南大街上的陈鹤皋借座邹鹤龄的裱画店,干的都是这个营生。陈瑛字怀玉,南通人,清光绪年间出生,卒于1956年。师从当时南通著名的人物画家王燕,是王燕的关门弟子。其画能得乃师真传,工画人物,擅长肖像写真。不知是巧合还是受其师王燕的影响,陈瑛也有喜唱昆曲的雅好。他为了一家的生计,遂在南通西大街上开了这家肖像画店。店门口悬挂着他所画的张孝若和梅兰芳画像,下书“陈怀玉人像放大”, 借以招徕顾客。怀玉在此间经营多年,他的女儿陈曼君继承乃父的衣钵,亦娴此技,常坐在店里作画。怀玉是个美髯翁,蓄一绺长髯,飘逸而潇洒。他待人和善,与南通当时的文人墨客颇有交往。
由于擦笔人像画常用作对逝者的遗像照片放大,少有艺术创作的成分,属于为了商业目的的民间绘画,与传统文人画的旨趣相去甚远,故常常被排斥在绘画艺术的门墙之外,为传统画家所不屑——虽然其中也包含着作画者的人物写实能力与绘画技法;而他又只是地方名头,画名不出南通城,故陈怀玉在画坛的名气和影响不大,作品流传也较少。这里仅就所见的他的两幅人物画稍作评说。
陈瑛画、李祯题《现寿者相》
《现寿者相》(局部一)
《现寿者相》(局部二)
这幅《现寿者相》画的是一个阿罗汉,双手托着经卷回首向下注视着芸芸众生。阿罗汉被画得高额硕鼻,两耳垂肩,长长的白眉,鹤发飘逸,额头上还有几许寿斑,现出寿者之相。罗汉身披长长的袈裟,脚穿僧鞋,背背斗笠,还有从灵山採来的灵芝和仙草,眉眼间透着慈悲,体现出慈航普度、广济众生的佛家情怀。人物造型准确,面部表情刻画细腻生动;俗语:画人难画手,而画中罗汉的双手,手指修长而优雅写实,表明作者具有很强的造型写实能力。袈裟的衣纹自然而流畅,笔力雄健,赋色淡雅自然,真得乃师真传。
陈瑛画、李祯题《接福图》
《接福图》(局部一)
《接福图》(局部二)
钟馗是中国古代民间传说中能打鬼驱邪的神。古书记载钟馗系初唐武德间长安终南人,生就铁面而虬鬓,相貌奇异,然才华横溢、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平素刚直不阿,正气浩然,待人以直,肝胆相照。有关钟馗的传说还得从唐玄宗做的一个梦说起。据说唐玄宗在一次出巡后忽患重病,百治无效,内心焦虑。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有小鬼入宫偷他的珍宝,玄宗大怒。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头戴破帽子的大鬼,一把捉住小鬼,囫囵吞吃到肚子里。玄宗惊问他是谁,这大鬼答道:臣本终南山进士,名叫钟馗,武德间殿试得中进士,只因相貌丑陋,被高祖皇帝摒而不取,一怒之下,撞阶而死。臣死后专以捉鬼为能事。玄宗从梦中醒来后病就好了,于是他命画坛圣手吴道子把梦里所见钟馗的形象画下来,是为钟馗捉鬼故事。此后,钟馗遂演变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赐福镇宅圣君”。旧时每逢春节和端午时,中国民间常悬挂钟馗画像,小鬼见之辟易,因能起到辟邪祈福之效。钟馗也是绘画、戏剧、小说等文艺作品中经常出现的艺术形象,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陈怀玉的这幅《接福图》画的是钟馗双手紧捧象笏,向上迎接上苍飞来的红蝠。钟馗被画成武进士的打扮:头顶乌纱帽,脚踩黑锦靴,腰围莽玉带,宝剑腰间悬。钟馗被画得浓眉大眼,鹰鼻宽颐,虬鬓络腮,目光如炬,正密切注视着从天边飞来的红蝠。钟馗被刻画得威风凛凛,不怒而威,充盈着一股凛然不可犯的正气。画中翩翩飞来的红蝠寓意人们期盼的“洪福”。整个画面寓意吉祥,布局巧妙,人物画得生动而富有神韵,兼工带写,笔力遒劲而流畅,设色淡雅。这两幅画先后画于“戊辰正月”和“戊辰春仲”,均请李苦李先生题款,与画面珠联璧合,相得益彰。“戊辰”年即民国十七年(1928年)。两画均不失为作者人物画的力作,可谓不辱师门。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孙海雄)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