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海南各地举行了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统工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在海口主会场,年龄最长的非遗文化传承者,要数现年84岁的琼海椰胡制作技艺第4代传人王仕国。一般制作一把椰胡,费时不到10小时,但王仕国要花上5天,为的就是音律准确,音色动听,现在海南省剧团演奏用的椰胡,都出自王仕国之手,他制作的椰胡,还卖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同期声:椰胡传承人 王仕国
(一代代一代代传下来的,不要到我这一代就完了, 一定要把它传承下去)
一根根水牛骨,要变成精美的黎族妇女的头饰骨簪,得经过近半年的晾晒、切片、打磨、雕刻、上蜡等10多道工序。骨簪传承人王启敏学习这项技艺已有23年。
同期声:骨簪传承人 王启敏
(这个是老艺人教的,骨簪难的就是把图案构图,材料的加工)
在文昌市,文昌公仔戏、盅盘舞、海南八音、椰壳舞等轮番上演,让观众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同期声:观众 俞勇连
(还真是收获挺大 第一次看那个海南琼剧 然后 还有盅盘舞是不是 这都挺有意思的 特别有海南的特色)
活动现场还展出了文昌公仔戏人偶像、椰雕、炭画、壁画、竹笠等非遗实物,并邀请项目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
同期声:游客
(挺有意思的 一个很普通的叔叔阿姨 但是他们能画出来特别生动的画)
织锦大赛是每年海南文化遗产日保留项目,已举办的11届,但今年的大赛参赛者,全都是学生。“十二五”期间,海南开展非遗进校园,其中,黎锦技艺已走进9个民族市县的38所学校的课堂,参与学习人数7000多人。在五指山市的三月三广场,近百名黎锦爱好者也通过比赛的形式,向市民、游客展现了黎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亚市黎族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今天在天涯海角风景区揭牌,展示了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黎族原始制陶技艺、三亚十大文化品牌彩绘雕饰画技艺等。
目前,海南在传统技艺、美术、医药炮制类项目,开展了生产性保护,支持非遗产品走进市场,支持运用非遗元素开发衍生品,增加传承人群和从业者收入。“十二五”期间,中央和省财政共投入约1亿元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从今年起,国家级传承人每年的传习经费补助,由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同时,海南还组织传承人走出国门,参加各地博览会,更好地传播海南非遗文化。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高文婷)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