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年味变淡,传统文化氛围不浓……这些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却在逐渐转淡。现在越来越多的市民意识到了传统文化的重要,也在想方设法让传统文化重新焕发,那么,如何让传统文化持续火起来,热下去?连续几日,记者就这个话题采访了市民,大家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传统文化传承要找准市场结合点
“我们要使咱们的传统文化与市场找到好的结合点,既不能束之高阁,也不应过度生产。”咸阳师范学院于右任书法学院的张永亮院长认为,比如对传统古村落应进行保护,柏社村、唐家村、盘州村……这些传统村落的文化意义不仅仅在于建筑特色,其中的人文底蕴、风俗民情也是宝贵的文化资源。
“当然,依附这些古村镇的特色后来仿造建筑的新型古村镇、民俗村成了老百姓最愿意去的地方,也说明,大家逐渐在发现传统文化的美。”张永亮说,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引导现代生活。从事导游工作的王艳说,根据她多年的带团旅游经验,找到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新结合点,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必要途径。把老手艺加入现代设计新元素,比如织品变手包、陶器变酒具……老新结合,让老手艺焕发“青春派”。
让传统文化教育融入社会生活中
“其实,传统文化传承教育的主要阵地是学校,把传统文化融入到课本、课堂上,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熟知甚至去实践这些传统文化项目。”市民张先生说,咱们咸阳有自己的传统美术项目,比如秦都区的炭精画、武功的馨绣工艺;以及传统体育,乾州红拳,还有很多传统的曲艺、手工技艺,这些都可以走进校园,这些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也可以让孩子们从小对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说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张先生有相同观点的还有王女士,她认为:要在德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美德教育,在智育课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语文课、历史课、体育课、艺术课程都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如何加入?王女士说,比如,要适当增加文言文在语文课本中的比重,还要强化中华文化经典的教育,确定每个中小学生必须诵读的中华文化经典篇目。
文化建设和传承应永远在路上
“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和我们文艺工作者分不开。”市舞蹈家协会副主席乔雅说,“我们要多释放正能量,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做贡献,文化建设永远在路上。”
乔雅认为,在文化的建设中,文化传承很重要。“民间的一些文艺、戏曲、说书等形式,都在传承着我们传统的、积极的价值观。比如,礼泉小戏、兴平的曲艺项目《兴平劝善》等等。”文化要繁荣要走出去,文艺创作就要有“高峰”。乔雅说,比如我市隆重推出的《永远的马栏》大型音乐舞蹈诗剧,这些就是文艺工作者找到自己的文化根基,不断发力的结果。
采访中,大多数市民认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根脉,不论是节日、民俗,还是文物、非遗,都传递了丰富的文化信息,我们有责任把这些传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