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培训教材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资讯台 - 常州85后炭精画女孩陶通:“逆生长”的老技艺慢慢复活
03月26日

常州85后炭精画女孩陶通:“逆生长”的老技艺慢慢复活

发布者 : admin | 分类 :资讯台 | 超过 22396 人围观 | 已有 0 人留下了看法

在那个照相尚未普及的时代,老人年纪大了,子孙后代们一般都会选择为他们画一张炭精画。万一老人去世,瞻仰炭精画就成为对先辈寄托哀思的最好方式。如今,数码时代,炭精画早已“盛景”不再,炭精画画师也难觅踪迹。但是,85后女孩陶通,让人们开始重新关注这一老技艺。

陶通从澳洲留学归国后创作的青果巷炭精画系列作品
炭精画也叫炭粉画,是一种民间流传至今的艺术。由于炭精性状稳定,有较强的附着力,画出来的人像黑白分明、光线柔和、画面细腻逼真、永不褪色,因此能够长时间保存。

为了传承这门技艺陶通从小便开始学习炭精画

陶通原本之前在学西洋画的过程中接触过炭精画,从澳大利亚留学归来,成为炭精画老师傅叶耀泉的关门弟子,开始重拾这门老手艺。

尽管有绘画的底子,但陶通一开始学习炭精画感觉难度不小。“炭精画不是像用铅笔那样的硬笔作画,而是用各种自制的毛笔、棉花等工具在纸上来回擦拭进行创作,水平高的基本不用橡皮。”对于初学者来说,画人肯定要用九宫格,把所要画的照片放在一个九宫格上,空白纸放在另外一个九宫格上,按同比例对原照片进行扩大。陶通说,由于炭精画的学习有一定难度,几个要向老师叶耀泉学习,只有陶通坚持了下来。

随着时代的变迁炭精画已经快面临失传,陶通想尽自己的能力留住这门手艺。

“受人们对炭精画传统认识以及题材所限,前几年,师傅作炭精画很少有人问津。”为了重新让人认识这门老手艺,在陶通的建议下,师徒两人最近开始创作以古桥、古镇、古街为题材的炭精画,重新包装和宣传炭精画。

陶通在为自己的太婆画炭精画像

《青果巷》是她回国后创作的第一组题材,那时,只要她一有空就去拍些照片回来,然后便花上两三天的时间,用炭精画笔法一笔一画描摹她心里的水乡古巷。一幅幅的黑白画作,就像一张张老照片,别有一番韵味。《青果巷》系列画完,她还完成了花鸟虫鱼为题材的炭精画。

完成一幅作品陶通便会和自己的好友分享

“当然,炭精画也并非只有黑白两色,小时候我们看到的老上海月份牌就是彩色碳粉画的。” 为了更好地将这门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蒲芸也在不断学习,希望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将传统的炭精画与现代风格和西方风格结合,挖掘其新的价值。

陶通会到实景地去寻找创作灵感

把传统技艺,赋予新的形式,炭精画开始慢慢“复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炭精画。现在,已经有小朋友开始拜师学习炭精画。“认识和喜欢炭精画的人越来越多,我有信心把这一传统技艺传承下去。”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吕洪涛)

责任编辑:文禾 

承接中国炭精画作品制作 >>请加QQ:791541679

评论列表:

发表评论:

必填

选填

选填

必填

记住我,下次回复时不用重新输入个人信息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炭致广大,精微传神,画美人生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