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人痴迷于中国炭精画?炭精画爱好者,遍布在国内各地及海外,几近痴迷!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中国炭精画之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都有广泛的爱好者,也有专门从事炭精画创作的,乃至一辈子从事炭精画制作。中国炭精画,正在走进千家万户!
痴迷中国炭精画,说来有三,一是炭精粉在绘图纸上的那天鹅绒般的视觉感,二是炭精画与“中国文化”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三是炭精画装框后百年不见褪色的稳定性。痴迷者中,有对“画铅照”“炭精粉”“月份牌”“炭精画”“中国炭精画”了解者,但对于“炭精粉”何时传入中国鲜有所知。“炭精画”被大多数人认为主要采用“炭精粉”制作而得此名。怎能没有名字呢?名正言顺!那“炭精粉”从哪儿来?照相馆有“修版师”,修版师在使用“炭精粉”中发现这种材料可以用来制作人像。这是多么伟大的发现呀!
张大千先生曾说,中国古代艺术家早认为阴影有碍画面的美,所以“中国画”的传统,除以线条的起伏转折表现阴阳向背,又以色来衬托。此种画法,与当时流行上海的“月份牌”绘画有着极深的关系。最初的“月份牌”绘画,多采用擦炭技法。此技法是19世纪末传人中国的一种主要用于绘制人物肖像的西式画法,当时称为“画铅照”;但是过多的黑白阴影有碍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因此,当时既善传统工笔又学习西方水彩,掌握了照相馆擦炭技法的郑曼陀先生首创擦笔水彩画法。擦笔水彩画法具有明暗凹凸的立体感,但又不过分强调黑白的对比,尤其是人物面部更要求均匀柔和,以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因而,“月份牌”受到欢迎。当时,多家美术社传授擦炭相,也兼教水彩画,可以学到月份牌,题材多是一个花枝招展的病态美人。街上全是这种“玩艺”,具有“甜、糯、嗲、嫩”之特色。
而用西式擦炭技法制作的“炭精画”,始于中国上海,是照相馆的下设部门,叫画像部,也有叫“xx画像馆”的。大量资料证明,“炭精画”出于照相馆。炭精画不属于“中国画”,跟西方绘画也无关。炭精画爱好者迷茫?简单说“炭精画”不是绘画,而是出自“照相馆”的人像制作,这种技法在照相馆叫“擦炭”,是修版师的技术手法。那么,“炭精画”该属于哪个范畴?“炭精画”属于中国民间美术,归于素描艺术范畴。如此——是有道理的。
炭精粉最早产于英国,为照相馆修版师所用,是好用的,有口皆碑;在中国各地均有土法制作,大多使用桐油、煤油烧制,也有人使用柳条、猪油烧制。用“炭精粉”制作的“人像”早期叫“画铅照”,贺友直先生在《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中用毛笔生动地画出来的组画,把我们牵引回那尘封已久的老上海的风物人情,“收旧货”“画铅照”这些我们或耳熟能详却已埋没在沧海桑田里的老见闻,在先生的笔下,得以复活重生。“画铅照”大多使用九宫格,有走街串巷的画像师,也有开设门面的画像馆,也有授艺致富的画像培训……像中国贵州省的“毕节炭精画像馆”,在八十年代专门开了“函授部”面向各地邮寄画像资料、画像照片。有的城市还开设专门的学校传授“炭精画”技术,也有期刊杂志公开刊发这种画像技术的。与此同时,国内不少美术颜料厂家也大量生产炭精粉,有粉状、颗粒状,甚至还生产所谓“彩色炭精粉”。
阅尽世上黑白灰,炭粉玩到细入微!愿更多的人爱上炭精画!像“炭精粉”一样细致,一样入微……
(来源: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作者:杨太守)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