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早上,铜川新区王先生高高兴兴地来到姚忠智炭精画像工作室,满意地请回了自己的父亲画像。
王先生的父亲去世将近五十年了,去世时没有留下一张照片,这成了王先生的一大遗憾。给父亲做一个画像就成了王先生多年的愿望,但苦于一直没有机会。他也问过一些画家,这些画家一听没有照片,就摇头说不好画。不久前,当王先生从微信朋友圈和他平台得知本市的姚忠智可以在不需要照片的情况下为老人画像的消息后,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找到了姚忠智的工作室。
姚忠智询问了王先生的情况。王先生说,父亲52岁那年患了一场大病不幸去世了,王先生当时只有14岁。当时农村生活条件很差,人连吃饭都是问题,照相简直就是一种奢侈,所以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姚忠智很理解王先生对已故父亲的感情,决定帮助王先生实现这个心愿。他让王先生提供了一些与他父亲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的照片,让王先生对他父亲生前的音容相貌特点的进行回忆、叙述。姚忠智根据王先生提供的照片信息,王先生的语言描述,以及自己的想象构思,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王老先生的画像。当王先生拿到父亲的画像时高兴得嘴都合不住了,紧紧握着姚忠智的双手说:太像了!太像了!我代表已故的父亲和家人衷心地感谢你!谢谢你的辛勤付出!!!
姚忠智给王先生父亲的画的是碳精画。碳精画也叫碳粉画,是一种流传在民间的用碳精作画的艺术。炭精画以碳精为原料,最大的特点是用纯矿物质颜料作画,永不褪色,永久保留,层次分明细腻,立体感强,不怕受潮。它来源于国画,又区别于国画,是集艺术和实用性为一体的独门画派。
姚忠智是三原县陵前镇甘露村人,小时候在农村长大,上学的时候正赶上文革后期,那时候的学生基本不学习,学工学农,走“五七”道路。 姚忠智因为家庭出身不好,那些干“革命”的事情就和姚忠智无关,这样他有了很多空闲时间,就开始琢磨画画。爷爷非常支持他这个爱好,就鼓励姚忠智,主动给他当模特。那时,农村没有电灯,用的是煤油灯。每天晚上姚忠智和爷爷就坐在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爷爷做模特,姚忠智画画,两个人一直到深夜。即使这样,姚忠智第二天天不亮就和村里娃一起走十多里上学,风雨无阻。他就这样一边上学,一边学画。
直到有一天,爷爷看着姚忠智给自己画的肖像画,对姚忠智说:你就大胆的出外画像谋生吧!爷爷这句肯定的话,坚定了姚忠智走出农村的信念。
那时城乡差别是很大的。城里娃一般称农村娃为“家娃”。
1975年暑假,姚忠智的父亲从生产队会计处给姚忠智借了10元钱,简单卖了点绘画材料及生活用品,姚忠智由奶奶带着,第一次从县城坐绿皮火车来到西安东郊纺织城的大姑家,在那里姚忠智开始了以画像谋生的新生活。那一年,姚忠智还不到17岁。
当时纺织城经济效益比较好,画像的人很多。一个假期就挣了100多。而那时姚忠智的大姑在国棉六厂上班一个月才赚才60元左右。而农村更是少得可怜,一个劳动日才两毛左右……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姚忠智在每年寒暑假,都会来到向往已久的大西安,在西安及周边画像谋生。1978年下半年以后又到铜川以画像谋生。 1980年10月,姚忠智终于被招工到铜川矿务局工作,当上了一名美工师,后来自学成为一名摄影师。如今的姚忠智已经是名满天下,是中国摄影协会会员、铜川市摄影协会副主席,他的摄影作品也多次在国内外获奖。
姚忠智的碳精画技艺是40年前在农村自学的。问道当初为什么学碳精画技艺时,他说,那时照相馆很少,费用也贵,照片也不好保存。碳精画在农村是一门实用技术,主要用于画肖像。一般是老人去世以后,子女会请画师画一幅碳精画留作纪念用,因此画师作画的对象大都是已故的老人。现在数码技术发达了,这门手艺眼看就要“沦”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来源:中国炭精画世界/作者:隆仪)
责任编辑:文禾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