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南方日报炭精画
12月19日

《南方日报》:消失的名园 失落的老城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方日报(记者 苏仕日)已有157年历史的清代建筑、东莞四大名园之一的道生园被夷为平地了。报道出街的当天,惠州的朋友在微信里问我,可曾有道生园旧照,她想看看遗迹。
  
  我惭愧地说没有,十分懊悔曾经与道生园的擦肩而过。多年前,在莞城老街走访时,同行曾跟我说起,荒草里有一座老宅子。可惜,我没有深入,只是扫了一眼。
  
  与我同样懊悔的有不少人。昨日傍晚时分,在附近工作的两位莞城女子前来“悼念”这百余年的道生园。她们小心翼翼地跨过一堆堆青砖,一名女子口中满是懊悔之词:“当年跟我表弟来时,就应该拍些照片,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夕阳下,让人心生悔意的道生园仅剩当年的红色石门孤零零地矗立在废墟上,令人怜惜。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为道生园的拆除感到震惊。这位土生土长的东莞人曾去过道生园,在他的印象中园子非常漂亮。何院士不禁想问,这拆除是否征求了当地居民的意见,是否专家论证过呢?
  
  何止是道生园呢?老城区里,巨大的拆字写满了老街的柱子上,振华路早已拆得七零八落,不少骑楼成了弃楼,人民医院第一门诊部(红楼门诊)门前的一处颇有岭南风味的建筑也已经拆了一半,破败不堪。
  
  多年来,每一次到老街,那份静谧都让人内心安静,那份历史的味道让人怀念。似乎,闭上眼睛,就能看到当年繁华,就能耳闻车水马龙之声。如今,更多的是让人想要匆匆过的感觉,满目疮痍,怎忍心多看几眼?
  
  何不让这份历史延续?其实,建设新城不一定非要大拆。老的东西更有味道,适当地改造老城将为新城加分不少。试想一下,修复后道生园与可园遥遥相望,通过可湖连成一片,与莞城老街融为一体。那么这一片区域的文化价值就提升不少,无论是通过三旧改造,还是在周围再起文化项目,文化底蕴有了,其价值注定要升值。
  
  昨晚,我再次走完老街,偶然听到两位路人的感慨。
  
  “道生园也拆了,可惜了。”
  
  “这一片要是好好规划,肯定是个好地方,可惜现在却成了一个梦。”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方日报炭精画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