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炭精画家
03月02日

“画家无弃笔”在炭精画创作中怎么理解?


分类:问学堂 | 超过 人围观

俗话说“画家无弃笔”,这就是说极秃极破的笔,到画家手里也能发挥秃笔的作用,这作用,并不是用新笔好笔所能达到。

绘制炭精画所使用的画笔是经过二次加工羊毫毛笔,根据毛笔的粗细而自行编上1号、2号、3号、4号、5号;各种粗细不同的笔,分工也不同,细笔擦窄小地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使用过程中,细笔比如1号笔就会渐渐变粗,变为2号笔,而2号笔在使用中也会变粗,变为3号笔,所以说,要多多加工1号笔。那么在使用中,5号笔变粗了,是不是就成为了6号笔,要是也给编号?如果再变粗,甚至成了秃笔,也是有用的。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画家无弃笔 炭精画家 炭精画 炭精画世界 
09月08日

《贵州都市报》:无掌画家沈社祥绘出多彩人生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贵州都市报讯(记者 寇启伟)37岁的松桃青年沈社祥高中时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双手掌,在经历绝望的痛苦挣扎后,他振作起来,凭着惊人的毅力学会了画画,并以此为业走上了一条成功之道,如今每月靠给人画像和卖风景油画收入就达1万多元。不久,沈社祥花了60余万元在铜仁城区买了两套复式住宅定居下来,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痛失双掌
  
  13日,记者来到铜仁市中南门古城区沈社祥的画馆,只见他用没有手掌的“双手”夹着画笔正在画一幅人物油画,画馆的三面墙壁上挂满了他的作品,画馆外围满了看“稀奇”的行人,大家都对沈社祥没有手掌而能画出高水平的画赞叹不已。
  
  沈社祥告诉记者,他出生在松桃自治县冷水溪乡桐子村的一个山沟里,家里8姊妹,他排行第7,家境十分贫寒。18岁那年的夏天,正在读高中的沈社祥和家里的哥哥弟弟们到村中的大鱼泉河里炸鱼,他误将一个已经点燃了的炸弹用双手紧握着,其双手掌当场被炸得粉碎,血肉横飞,当即昏倒在地。一个多月后当他眼睛上的纱布拆下来时,发现自己的一双手掌不见了,感到万分绝望的沈社祥几次欲寻短见,都被家人及时劝阻下来。
  
  面对阵痛
  
  此后的沈社祥完全变了样,一向活泼好动的他从此怕见人,更怕别人用异样的眼光看他,尚未念完的高中他也不去读了。亲人们给他找来一些介绍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书籍,他从书中受到了启发,逐渐树立了生活的信心。沈社祥咬着牙忍着疼痛让家人把竹子分开后一头夹在他的残肢上,另一头则夹上笔学写字,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后,他就用读过的书页当画纸学画画。由于从小就喜欢画画,他便把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全寄托在了绘画上。从此,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山坡上,人们都能看到他用“笨拙的双手”认真地画画。
  
  多彩人生
  
  1992年沈社祥到贵阳准备拜师学画画,当他走到贵阳人民广场看到自己跟别人画的画相差太远时,他自愧不如便返回了老家。他在家里呆了两个月有些不甘心,又跑到贵阳,想拜在人民广场画画的一画师学艺,该画师要收1.5万元的学费才愿意教他,无奈之下沈社祥就天天跑到人民广场去看别人画画,自己暗中学习。之后他回家把分家所得的财产全部变卖后,跑到贵大艺专去学习,校方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免去了他的一切书学费,就这样他在艺专进行了两年的系统学习。
  
  从贵大艺专毕业后,沈社祥回到松桃自治县乌罗镇街上时,身上仅剩下一块五角钱,由于家里儿子生病,这仅有的一块五角钱也用于给儿子买药了。在熟人的帮助下沈社祥到乌罗镇街上赊租了间门面开画馆,当他免费为房东画了一幅像后,因其画得逼真,很快就不断有人来请他画像,凭着画一张20元的收入,第一个月他就收入1000多元,半年就有了1万多元,在乌罗镇两年多时间,他画像挣了5万余元。
  
  渴望深造
  
  为了谋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沈社祥先后到广州、贵阳和铜仁画画,如今在贵阳和铜仁分别开了一个画馆,给人画像60至600元一幅,画一幅山水风光油画400至2000多元,这10年来他就靠画像和卖画收入了100余万元,不久前,他花了60余万元在铜仁城区买了两套复式住宅定居下来,过上了城里人的幸福生活。
  
  然而,沈社祥并未安于现状,采访结束时他告诉记者,现在他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到中央美术学院去深造。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画家 炭精画家 人物画家 
08月05日

《南充日报》:一位农民艺术家的励志故事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充日报讯(记者 周汉兵)林肇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他却在不断创造“神话”:他45岁开始自学绘画,无师自通,短短几年时间,其炭精画作品在国内外“走红”;他到过100多所大专院校,开办讲座;如今虽年逾古稀,但壮志不减,立誓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唱响。
  
  11月27日,笔者来到高坪区都京镇都京坝村,走进林肇泽那简陋的屋子里。
  
  45岁自学绘画,炭精画捧回国际大奖
  
  林肇泽今年已经72岁。1957年,年仅17岁的他因为家庭原因,不得不放弃了升学的机会,在家务农。他曾拉过船、抬过石头,还干过两年灶匠、8年木工、5年机修工……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林肇泽接触到了绘画。
  
  1985年,林肇泽出差路过自贡,看见街边画摊上有人画炭精像,被深深吸引。回到南充后,他买了大量专业书籍,潜心研究。刚开始学画时,因为市面上买不到专门绘制炭精画的画笔,林肇泽就琢磨着做画笔。把毛笔涂上胶水,等自然风干后,用剪刀剪出大大小小的笔尖。没有大面积涂抹阴影的材料,他就在空笔杆里面塞上棉花,做成涂抹工具,在一次又一次的实践中改进自己的绘画工具。
  
  他无师自通,却很快创造出奇迹:1989年,林肇泽带着他的作品《肖像》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国个体劳动者“光彩杯”书画摄影展,并获得了省级三等奖,中央电视台还播放了《肖像》的特写。2000年,四川民间艺术协会授予他“一级民间艺术家(炭精画)”证书。随后,他在南充市街头摆起了画摊,专为别人画像,这一画就是8年。
  
  2005年12月,他的作品《阳光下的微笑》参加了在法国举办的世界和平国际书画大展,并获得特别纪念奖,他被主办方授予“世界和平文化使者”的荣誉称号。当时,他的画被权威专家认定为每平方尺价值1万元。
  
  林肇泽说,他的炭精画大胆借鉴了艺术大师伦勃朗的素描画。他探索创造出炭精画抛光技艺,他的作品经过抛光后,可以用水擦洗,可以在上面泼墨,轻轻擦掉而无污渍。2010年4月,他的炭精画工艺被南充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倒贴资金近20万元,“周游”国内大专院校义务讲学
  
  林肇泽一边探索一边总结,写成了《炭精画和彩粉画速成技法》。从1993年7月到2009年间,他带着妻儿,开始了他的自费巡回讲学和演讲。
  
  这些年,他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先后走入国内100多所大专院校。他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加上他那炭精画的“速成技法”,每到一处都是听众云集。至今,他收藏的各级部门、学校的评价书,以重量计算,有近2公斤。
  
  林肇泽在四川美术学院的一次演讲后,该学院一位教授当场写下评语:“传统、创新、时代感!让师生们开了眼界。”
  
  林肇泽在巡回讲学和演讲中,从来不收讲义费。他和家人花费的车旅费、资料费、房租费等,将近20万元,全部是自费。他不仅把摆摊画画挣的钱全部用光了,而且连子女给他的生活费也几乎耗尽。如今,他和老伴依然生活在祖辈留下的小青瓦房里,几间小青瓦房又破又潮湿,与周边村民的“小洋楼”形成巨大反差。在他家里,简单的几样家具还是二三十年前的“老古董”,他的书桌也是两口木箱重叠而成,他的当家衣服还是在10多年前别人送给他的。
  
  老骥伏枥,期盼把自己创作的励志歌曲在全国校园唱响
  
  1996年6月1日,林肇泽用自己感受最深的警句,创作完成了激励青少年拼搏的歌曲《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最勤奋的人;世界上最愚蠢的人,是最懒惰的人。勤奋为你开拓,懒惰将你吞没!失败为成功之母,恒心毅力乃成功之父!”
  
  歌曲创作完成后,林肇泽到各地作报告时,就不断把歌曲推介给学校师生。成都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学生的家长听了林肇泽的演唱后,甚至建议学校把该歌曲作为校歌。重庆大学一位负责人想高价“买断”该歌曲,并表示“一定率先在重庆唱响。”
  
  2009年国庆节,四川电视台特邀林肇泽去演唱这首歌曲。2009年12月底,四川省版权局还免费为林肇泽登记版权,一位工作人员感叹:“为作者免费登记版权,这是破天荒的事情。”
  
  “现在年龄大了,目前最想做的事,就是努力推广这首歌曲,力争让这首歌曲在全国校园唱响。”林肇泽说,“这样,即便我的生命走到了尽头,也可以继续激励下一代乃至更远。”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炭精画家 人物画家 花鸟画家 山水画家 炭画山水 炭画人物 炭画花鸟 
07月28日

阳光巢:画家于广民的“炭”生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有一种精神叫做平凡,然而在简单的平凡中往往却孕育着伟大。在中国的绘画领域里,于广民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画家,数十年如一日,默默地在炭精画创作领域中耕耘。
  
  于广民是山东海阳人,现居北京,自幼喜爱美术,先后师从多位绘画大师学习炭精画、中国画和油画,全方位的学习不仅锻炼了他的基本功,也使他认识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他永远忘不了第一次看到炭精画时的震撼,栩栩如生的画作,逼真得让人情不自禁地想用手去摸。“从未有过的来自艺术的强烈冲击,就像婴儿睁眼初见的光景”。此后,不善言辞,但是天性倔强的于广民开始自学炭精画,用过的作业本、课本的空白处、旧挂历,到处都是他的画。至今,在于广民的家中,仍保留着部分他幼年初学画画时候的手稿。于广民笑着说,当时什么基础都没有,完全是凭着想像和感觉在画,那是真正从无到有的一种创作。
  
  传承隽永情迷炭精画派
  
  炭精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又名炭画、擦笔画,是绘画艺术的一个支流,源于国画。炭精画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无论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只要是经过炭精画艺术的加工处理,便能修复、还原如新,这些特点是其他绘画艺术和摄影艺术无法比拟的,也正是这些因素,赋予了炭精画这一艺术形态极强的实用性和艺术性。
  
  几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于广民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不断学习绘画技法,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他几乎每天都蹲在白菜地里,仔细观察白菜生长的情景,在菜叶交错的绿色海洋里,摸索大白菜形式美的规律和生命的脉络。正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于广民不断探索着炭精画的民族化和水墨画的现代化。
  
  艺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自然就是美,朴素最伟大。在于广民的笔下,总有着涉猎不完的写生对象和景物,有着抒发不尽的情感和语言,那显现在宣纸上的,只是寥寥几笔,却会让人产生无穷无尽的想像。挥洒自如,跃然纸上的那一条条刚劲、锋利的线条,把自然界的万物都演绎得充满诗情画意。他画的《百财图》,垂挂的菜叶,在似像非像间映入眼帘,激荡心中,令人心旷神怡,更具凝聚力,回味无穷。
  
  炭精画作为一种独门画派,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于广民创作的大白菜、山水、花鸟等作品,不仅璀璨夺目,卓越多姿,而且画绩宏富。他的炭精擦笔画形象逼真,色彩细腻,作品中有本土化的艺术气息且带有独特的艺术标签,既精致典雅,同时又让人感受到富丽淳朴和东方文化的深沉内敛。
  
  勤勉执着研习炭精技法
  
  于广民的作品在表现形式上打破了素描所常有的那种线条排铺的明暗调子,加之炭精画在写实性上更优于调剂、调水颜料的表现效果,使其作品拥有更强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等特点。于广民画老虎、狮子,反对古板,提倡创新,不论是笔法的变化还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他都力求新颖。他用变幻莫测的线条来抒发蕴藉深厚的胸中丘壑,所画的老虎、狮子既有汹涌奔腾的威武之气,又有舒卷柔情之态。
  
  炭精画毕竟是独立的画法,人们对它的认识和理解尚未达到普及的程度,基于这一点,于广民开始积极探索画派结合的新方式,从小学习过国画的他开始尝试将国画的绘画技巧与炭精画的特点相结合。炭精画的主要原料——炭精粉的性状决定了其在绘画的过程中有别于其他颜料的使用方法和绘制技巧,创造了以揉色为主的技法,配合橡皮的使用,能产生特有的质感和画面效果。在表现如头发、胡须、动物皮毛、眼睛等部分时尤为细腻逼真,宛如黑白照片的画作,有着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魅力。
  
  传统国画讲求“以形写神”,同时非常讲究画面的整体性,其中的写意技法更是强调用豪放简练的笔墨描绘对象的形神,具有高度的概括力,讲求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国画与炭精画在于广民的笔下结合得甚为巧妙,一虚一实,一粗一细,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于广民的艺术作品具有多元的审美态势和浓重厚实的艺术表现力。他所创作的老虎画作,虎头部分采用炭精画技法,将老虎的眼睛、胡须勾勒得颇为生动,整个画面顿时显现出霸气外露之韵。背景中的群山则采用国画技巧亦近亦远,使人想靠近又望而却步。此外,他凭借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所做的狮子图,也展现了朦胧又不乏理性的意境。
  
  于广民的身上有一种难得的大度平和、乐观稳重之气,他对中国传统美学的追求和对中国传统道德与美学内涵的继承和理解相当深刻。炭精画是全手工作画,是极其耗时、耗神的艺术创作,它能真实反映对象的独特,所追求的是形象的真实准确,层次分明,强调立体感,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于广民正是凭借着在炭精画领域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创作,才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炭精画大师之一,他以独特的艺术视角探索了中国花鸟、山水、人物的现代表现手法,成为当今画坛为数不多的炭精画大家,作品被众多国内外收藏家及爱好者收藏并深受好评,还多次捐献给中国妇女基金会等慈善机构。
  
  创新求变彰显炭精神韵
  
  于广民重视对传统炭精画法的研究,同时在造型特点的把握上也力求完美,他的画作不是一味地模仿和追求前辈的技法,而是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新,从而形成超越前辈的独特风格。所谓“画虎难画骨”,为了将狮子和老虎表现得更为逼真传神,于广民在其骨骼结构、生活习性、性格特征等方面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他画的《百财聚来》也十分生动形象,舒展大气,脉络清晰,明暗有秩,构图极简洁。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在生活中细心地观察才能下笔如有神,创作出精美的作品。于广民还在其作品中融入了我国古老的哲学《易经》、《奇门遁甲》等,使画作更具有文化内涵,更具可观性。
  
  传统文化在时代的更迭中,有的被遗忘,有的被定格,有的虽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本色不改,穿着现代文明的外衣展现着传统文化的魅力。追求艺术的道路并不平坦,于广民依然决心走下去,淡泊平和的他总说:“画画对于我来说就是最美好的事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坚持使炭精画能够被大众认识并认可,最终在艺术的长廊里留下绚烂的一笔。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擦笔画 擦炭技法 炭精画家 阳光巢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