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讯(记者 庞文彬)时代的变迁,不少行当有如明日黄花,好景难续。禅城的炭相艺术,作为一门老行当,在影像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亦显得举步维艰。
但是,入行已有20余年的李元立师傅却说,炭相虽老,也有新路可走,仍大有可为。回忆学画的青春岁月,这位执着的炭画艺人,热情未减。
毛遂自荐卖出首幅炭画
据《佛山日报》报道,昨日下午,记者来到禅城区福贤路,李师傅高挂的宣传牌格外显眼——炭相,上面还留有联络电话。招牌旁,挂有几幅栩栩如生的炭画。区别于一般路边摆摊,李师傅这种人摊分离,遥控“作战”的谋生方式,在福贤路为数不多的炭相作坊中,更显少见。
顺着指引,记者来到李师傅家。李师傅说,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20刚出头的他,在一次偶然机会,朋友送给他一幅炭画,并教了一些画炭画技巧,一下子触发起他兴趣。随后,他买来纸、笔、炭粉等,从报刊上剪些人物肖像,相应“打好格仔”,就描、涂、擦起来。如此“实战”十几天,一幅“外婆炭照”宣告完工。
“突发奇想,能不能拿去卖钱呢?”随后,李师傅怀揣两幅手稿,骑车来到广州一间“画相铺”,找到店主毛遂自荐。“当时很紧张,不知自己三角猫功夫能否过关”然而,店主看过他的作品,竟点头称许,并称往后可在该铺当个业余画师。
自此,他便走上炭画谋生之路。从跟摊合作,到自立门户,如今的李师傅,每天早上8时多开铺,摆设妥当便回家作画,下午6时左右收铺。如此日复一日,李师傅倒显自在,“我享受的就是这种生活状态。”
尝试推出“速写”类作品
从业20余年,当年的炭画,在今日已日渐式微,这让李元立颇感无奈。
“喜欢炭相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顾客是老人。”李师傅表示,就连作画用的炭精粉,他还得跑到广州去买。
面对窘境,李师傅认为,随着时代发展,炭画已不仅基于它的存放时间长,永不褪色的特点,更着重于它的表现力。炭相可把人的生活神态,随意抽出描摹,其艺术效果远超彩照。
纵然身边已经越来越少人从事这一行业,李师傅却从来没有放弃炭画,他告诉记者,平时总会思考炭画的出路,例如目前一幅炭相,配上相框大约需200元,这种价格对于为亲人保存遗像的顾客而言,比较合适,但对其他市民来说就偏高。为此,他将尝试推出“速写”类炭画作品,满足更多人需要,“旧行也能走新路嘛。”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炭致广大,
精微传神!
画美人生,
像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Powered By www.tanjinghua.com ,Theme By 中国炭精画世界 Please respect the author to keep this link。
www.tanjinghua.com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资讯爆料QQ:791541679 | 关于我们 | 内容说明 | 作者申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