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桌标下载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当前位置:画原点 - admin
08月15日

中国新闻网:传统手工艺精心勾画 百年画店有后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中国新闻网讯(记者 陈勇)在福州市台江区达道路一间狭小的铺面,记者见到了正在用传统手工艺精心勾画人头像的高信钿。
  
  高信钿五十开外,头发却过早花白了,此生他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为生者作画和为逝去的先人作纪念画。
  
  见到记者,高信钿打开了话匣子。据他讲,这间老店是他的曾祖父高开榜开的,如今已有四代传承。曾祖父和他的祖父高翼鹤因工艺精湛,声名鹊起,有好几幅画被福建省文化馆收藏。
  
  谈起作画的工艺,高信钿介绍说,他的这门手艺,用的材料是炭精粉和彩色矿石粉。黑白炭精画的收藏期更长,而彩色矿石画,现在工艺技术近乎绝迹。
  
  记者亲眼见识了高信钿的细腻的画风,这种画风不仅有中国传统的工笔画的精致,还吸取了西洋的透视技法。所以,高信钿的肖像画层次感很强,毛发透出光泽,眼睛炯炯有神,无论站在哪一个角度欣赏,肖像人物仿佛都在随形而动。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发展,这门古老的手艺也陷入窘境。数码时代使原本红红火火的手工制作肖像画的生意越发显得冷清。
  
  高信钿说,六十年代前,画肖像对于年轻人来说显得时髦,那时生意挺不错,九十年代后,画去世的先人的纪念画则是他们主要的生意。最好的光景,每个月要画五十多幅,相当于每天完成二幅画。
  
  现在这间百年画店要坚持下去就显得吃力和艰难了。高信钿说,如今数码摄影连底片都没有,照样博得年轻人的青睐。临近春节,理应是旺季的肖像画店,却遭遇了又一年的反季节低潮。
  
  所幸的是,高信钿的儿子在传承祖辈的手艺的同时,如今也试图把这一传统工艺与电脑技术相结合,并且有了良好的开端。高信钿相信,这门祖上流传下来的手工艺,在新时代也能发扬光大。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中国炭精画艺术 炭精画店 百年老店 
08月15日

《汕头特区晚报》:59载炭精画艺后继乏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汕头特区晚报讯(记者 张烈华)耄耋之间的李绍明老伯,画炭精画大半辈子,至今热情不减。
  
  李伯于1946年在老市区永泰路画人像,1949年搬往红砖楼(金凤坛)东侧一直至今,从未间断。不少老汕头人都知道红砖楼旁有个画炭精人像的,门口悬挂着洪妙、姚璇秋、三毛等人像炭画。“文革”期间他的数十幅画作被当作封资修产物被红卫兵没收,转而画毛主席像,当年曾经画过一幅高达4米高的毛主席像。
  
  如今,林伯宝刀不老,不久前画了一幅成龙的炭精人像惟妙惟肖,一些远在东北、上海、香港等地的人们还特地请李伯为他们的长辈绘画。
  
  李伯从不收徒,他育有7名子女,子孙满堂可无一学画画,看来李伯这一手炭精人像画技艺怕是后继乏人了。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汕头炭精画 
08月15日

梁冲


分类:艺人汇 | 超过 人围观


  
  梁冲,1955年出生,湖北武汉人。自幼酷爱美术,早年师从湖北美院梁培浩教授,刻苦钻研各种绘画技能,作品曾多次发表、展览及获奖。
  
  从事民间美术工作后,对“炭精画”情有独钟,并四处拜师求艺,经历了漫长的艰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其画作喜闻乐见,雅俗共赏,给人美的享受。

已有 3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梁冲炭精画 武汉炭精画 武汉炭精画像 武汉炭画 湖北炭精画 
08月15日

内蒙古新闻网:王万瑞首创宣纸炭精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内蒙古新闻网讯(记者 保尔)在呼和浩特市文化宫街宁宇古玩城三楼,有一间叫画艺轩的画廊,许多人被这里惟妙惟肖的人物、山水和鸟兽画所吸引。这些画笔触明快典雅,细腻柔和;从蓝天白云、鸟兽毛皮到人物神态,极强的真实感令人分不出究竟是照片还是画。6月12日,画艺轩的主人———王万瑞笑着介绍:这些都是炭精画。
  
  说起炭精画,一些上了年纪的人知道,那是用毛笔蘸着炭精粉末在画像纸上绘出的画。据说炭精肖像画由于其极为逼真,三四十年代在上海曾风靡一时。随着历史的演进,照相机的普及和电脑的应用,炭精画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年近50岁的王万瑞出生在一个绘画世家,他的父亲王辅从20岁起画炭精画,直到病危才放下画笔。打开父亲的遗作,王万瑞发现,父亲的画都是黑白人物肖像。由于炭精画是用毛笔蘸着炭精粉末来画,所以通常都画在纸质较厚的画像纸上。然而,用画像纸作的画立体感差,也不能装裱。怎样才能推陈出新,让炭精画绽放出新的光彩牵经过苦思冥想,王万瑞把目光放在了改变画纸上。
  
  他尝试着在宣纸上画炭精画。画破了上万张宣纸后,王万瑞终于掌握了在宣纸上做画的力度。他废寝忘食地钻研碳精画,按妻子李淑婷的说法:“已接近痴迷的程度。”如今,王万瑞的炭精画突破了只能画人物以及黑白色调的局限,山水、鸟兽都五彩斑斓地跃然纸上,他已成为全国在宣纸上作炭精画的第一人。
  
  炭精画有着独特的效果和收藏优势———不怕晒、不褪色、不发黄、真实感强,因而受到很多收藏者的青睐。内蒙古书画院的刘书记等许多业内人士也称赞不已。
  
  “我想在呼市举办一个以草原文化为题材的炭精画展,让更多的人了解内蒙古,了解炭精画、学习炭精画,不要让炭精画退出绘画的舞台。”王万瑞道出了自己的理想。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宣纸炭精画 炭精画 
08月15日

《内蒙古晨报》:王家瑞和他的炭精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内蒙古晨报讯(记者 苏晓东)家住呼和浩特的王家瑞痴迷上了炭精画创作,他尝试在宣纸上作画,不仅画肖像画还画中国山水花鸟,画内蒙古风土人物,题材广泛。他现在正在创作蒙古族服饰系列、蒙古族人物系列,主攻蒙古族题材,为把内蒙古推出去做贡献。
  
  他说,他的宣纸作画,题材拓展已经取得成功,得到了业内许多专家认可,并备受大众欢迎。他梦想有一日,他要在内蒙古美术馆办一个宣纸作画的蒙古族风土人情题材展览,让更多的人认识炭精画。这需要积累,他天天不停创作,也为这一梦想准备,有许多人高价购买他的画作,他大部分不愿出售,等着有一天积累多了办展。这一切,源于他的一个心愿。王家瑞的老父亲王辅是内蒙古展览馆惟一一一位画炭精画的画家。过去只为人修改残损照片翻版或画一些人物肖像。从小喜爱画画的王家瑞从小就和父亲学习画画。在父亲去世时,他萌发想法一要把父亲传给他的技艺传下去,二要进行创新,把炭精画创作方式推陈出新。这之后,他就不停创试,在不断失败中终于喜获成功。
  
  王家瑞查了好多资料和网站,发现在国内还没有像他这样作画的。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王家瑞炭精画 内蒙古炭精画 
08月15日

《南方都市报》:满纸尘灰炭画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南方都市报讯(记者 龚萍)开相馆、画炭画、卖烧瓷画……从广西来东莞生活的18年间,40多岁的杨贵森一直坚守在振华路。同样,上世纪80年代因工作关系从广州搬来东莞的李世明,画炭画也是一画就20多年。受电脑科技的冲击以及莞城旧区改造等因素的影响,炭画相生意大不如前,不少艺人纷纷转行或关店。振华路上目前仅剩4家炭画店,李世明和杨贵森至今还见证着炭画行业在莞城的兴衰。
  
  90年代有10多家画馆
  
  “杨叔,帮忙看下我的店铺。”昨日上午,人来人往的莞城区振华路上,杨贵森抬头看了看隔壁手机卡店的小伙子,爽快地点点头。
  
  小伙子口中的杨叔才40多岁,18年前他就开始在振华路上开店卖炭画。在他印象中,90年代是莞城炭画行业的繁荣期,振华路最多时曾有10几家炭画馆,“90年代中期的生意最好,一幅炭画或烧瓷画最少都要200元,我一天都能接好几单活。”说起那时的情景,杨叔至今仍津津乐道,“90年代我曾下到各个镇,下乡画画五六年,认识了很多顾客。”3年前,中堂一名顾客辗转多次找到了他,“一定要我给她画幅画才肯离开。”
  
  而在振华路35号,李世明在一栋向朋友借来的老房子楼梯口摆上桌椅,陈列出画好的炭相,旁边挂着“画炭相”三字招牌。李世明的画室是那排老房子的楼梯,楼梯两侧挂满了他20多年来的作品。一眼望去,毛泽东、邓小平,邓丽君、巩俐,似乎在诉说着岁月的变迁。最多的是毛主席相,加上档口正中的那幅,一共是10幅。
  
  来找李世明画炭相的除了本地莞人外,还有香港、新加坡等外地人,甚至还有一对外国人来找他画结婚照。“你看这幅,12年了,主人还没有过来取相。”李世明指着一幅1996年画好的人像说。
  
  坚持不用电脑“偷工”
  
  李世明说,画炭相不似普通画像简单,除了炭精使画像能长久保存外,精细的技艺才是炭相经久不衰的关键。相比50元就能打印出的画像,炭相动辄三五百元的高价令这一技艺渐渐被人们冷落。但李世明认为,“虽然现在电脑技术发达,什么像都能做出来,但是传统的炭相是永远也不能淘汰的!”
  
  “画炭相就像洗衣服,要经过一二三遍的程序。”因此,一幅普通的炭相,也要画上三四天。李世明画像时,除了戴上老花眼镜外,还拿了一个放大镜,他说这样才能画得分毫不差。
  
  李世明坚持的是工艺,杨贵森坚持的是良心。杨贵森表示,除了手工外,很多画炭相的人也会借助电脑,“那样确实是快很多,但我能不用就不用。”他说,用电脑画出来的炭相跟手工的表面上没区别,但防潮性会弱很多,“用电脑和手工都是一样的价钱,我偷下工,感觉像是在欺骗顾客,良心上过不去。”
  
  不愿让下一代再学炭画
  
  画炭相除了用心还要用脑,非常人想象中那么简单。昨日下午,6岁的小婷随妈妈经过振华路看到李世明画画时,嚷嚷着跟妈妈说:“爷爷怎么画得那么好,我也好想学!”李世明摆出一副师长的样子,告诉小婷:“那你一定要有能吃苦的精神哦!”画久了,他的眼窝经常痛,有时候连太阳穴都痛得不得了,因此,他经常要靠喝鸭肝汤来缓解。
  
  这样的经历,使杨贵森也不愿让下一代再接手这一行业,“没多大出息,挣不了什么钱。”杨贵森表示,自己是这么多年习惯了这样的工作,无法放弃,但为了孩子的将来,不能再让他们走自己的老路。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方炭精画 都市炭精画 炭画人 
08月15日

东莞电视台:传统“炭画”技艺精湛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东莞电视台(记者 麦真喜)画画大家见多了,有用毛笔作画的,也有用彩笔作画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见过用“炭”作画的呢?虎门镇有一位老人,他的绝活就是用“炭”作画。
  
  和往常一样,这位老人每天都会在振华路的巷口帮人画画。嘘,别打扰他,他正在聚精会神地描画。据老人介绍,这种传统绘画手艺叫作“炭画”,“炭画”是一门古老的民间艺术,以炭精粉为原料,辅以木炭条、炭铅笔等,用擦、揉等方式进行绘画。
  
  老人从事这个职业有30多年了,过去生意很不错,特别是上世纪80、90年代,他每天都要画几幅画。近年来,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他生意就冷淡了许多。
  
  目前,虎门镇从事这一行业的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档口,而且基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传统炭画手艺虽然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但还是有不少客人幕名而来修复老画像,客人表示,“炭画”不单逼真,更多了一份怀旧色彩。客人的褒奖是对老人们莫大的鼓舞,他们表示,一辈子都不会丢下“炭画”这一技艺。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东莞电视台 炭画技艺 炭精画艺术 
08月14日

《大连日报》:炭精画虎第一人——杜中永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大连日报讯(记者 吴东)炭画古已有之,而把透视、比例、光影以及中国工笔画虎撕毛的传统技法融为一体,创作出黑白相间的炭精虎画作品,杜中永为第一人。
  
  杜中永,号涂虎堂主人,山东青州人,生于1962年,现为中国工艺美协会员。他以炭精画虎为专长,在绘画中大胆创新,融汇传统与西方绘画技法,风格独特,自成一家。
  
  炭精画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是以炭精粉作为颜料,以擦笔、药棉、橡皮等为绘画工具的一种特殊绘画形式,来源于国画,又区别于国画。作为绘画艺术,炭精画打破了素描所具有的线条排铺明暗调子,在写实性上更优于调剂、调水、颜料的表现效果,尤其是强烈的立体感、丰富的色调层次、细腻逼真的表现效果,在艺术表达方式上独树一帜。
  
  杜中永在以炭精画虎时,使用中国传统宣纸,用扁头水粉笔寸擦寸涂,用棉花球过渡色调,用橡皮处理须毛和眼睛,使他画出来的虎立体感强、栩栩如生、霸气入神,再用定画液喷洒固定画面,可永久性保存和收藏。
  
  杜中永幼时便萌发了将来学绘画的幻想,还是四五岁的时候,他躺在老家破旧房子里的土炕上,眯缝着眼看着破旧的墙皮,想着如果用拼图的方法把村上能看到的动物都拼出来该多好!朦胧的火花点燃了杜中永学画的热情,上小学一年级他开始拿起笔学画画。家里经济困难,无力支持他画画,他就放学后在路上用砖头、树枝画,直到天黑才回家。小学三四年级的时候,杜中永绘画的愿望更强烈了。为买图画本和画笔,星期日他跑到五里外翻砂厂捡废铁渣卖几分钱;夏天,他就捡蝉皮卖钱,一个夏天能卖一元六角钱,这在当时的农村已经是不小的数目了。
  
  杜中永13岁那年,邻村发掘一处古墓,四壁有漂亮的彩画。当时人们看出他有绘画天赋,让他去看一看,向古人学习。杜中永去看了三次,却只看到了一面壁画,残存的人物和动物彩画让他心动不已。就是这次经历,杜中永暗下决心,向古人学习,将来当画家。
  
  学画画要有名师指点。15岁那年夏天,他买四个桃子到县城拜师学玻璃画;又一个假期,他到青州市绘画界向名师学习,使自己的画技明显提高。在青州举行美术画展时,杜中永第三次进城,拜青州名画家房崇阳为师。白天他随房老师学素描,画山水人物和动物。晚上则开始用炭精粉学画炭精画。几个月下来,杜中永已经找到用炭精画虎的基本门道。为提高艺术层次,他开始临摹画虎大师高敛、高其峰、刘奎龄、冯大中等人的作品,使其掌握了写意、工笔两种画虎的技法,在此基础上,杜中永的炭精画虎大有长进。
  
  虎,非等闲之物。画虎,从不似至形似,从形似再求不似,也就是追求石涛所说的“以不似似之”。在用炭精画虎中,杜中永体会到,画虎时要有一种气的指引,无论是用笔还是把握整体造型都离不开一种气。画虎先要净心灵,处于物我两忘的境界一心作画,就是“入气”;只有入气,才能真悟,画才能得其真。气既是客观宇宙的本体精神,又是画家主观悟性和感知的能力;气既是艺术创作原始动机的起点,又是创作过程中精神的、意念的、笔墨的发散过程。
  
  正是有了这种气,杜中永笔下的老虎,轻重相宜,动静结合,虚实有度,画势逼人,或休憩、或端坐、或嬉戏、或奔跑,猛虎再生,纵横驰骋,百样姿态,万般雄姿。炭精画《虎神》形神兼备,群虎傲视,他题诗云:威凛雄风貌堂堂,摇头摆尾山中藏。尾鞭爪利须更刚,电目吼声震四方。炭精画《惊风》猛虎下山,威风八面,他题诗云:一只猛虎出深山,二目圆睁尾剪鞭。大吼一声谷欲裂,九州草木皆生寒。炭精画长卷《百虎图》更是大气磅礴,每虎都独具特色,他题诗云:炭虎技法融中西,擦涂毛须叶公笔。虎神帮主百虎图,风格独特堪称奇。
  
  经几十年的不懈努力,杜中永的炭精画作品2000年在北京首都艺术博览会上参展;2010年大连赏槐会期间举办个人画展,大连电视台、辽宁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均作过专题报道,还多次应邀到国内外参展,日本、韩国、新加坡和东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友人收藏其作品,其画被誉为“中华炭精第一虎”,其人被誉为“炭精画虎第一人”。
  

已有 1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大连炭精画 炭精画虎 杜中永 
08月14日

杨永乾:怎样画炭精粉笔画


分类:学友园 | 超过 人围观

(一)作品的社会认定
  
  我生长在老、少、边、穷的川北山区旺苍县,深知一般穷苦学生和绘画爱好者,因经济困难,常为购置昂贵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犯难。特别是我因历史误会,失去工作后,为了谋生,在设治后,新建的旺苍县红军城首创美术工艺门市部,苦耕十五年,虽《五元钱白手起家,创办美术印刷社》(载入《广元市文史资料》),但也吃尽了苦头,正如我在《愚斋三部曲》中《黄花曲》里写的那样:
  
  待业日长不好混,东奔西跑如浮萍。
  
  世人都有一双手,何必低声求靠人。
  
  主动申请搞写画,愿为县城补缺门。
  
  独家创办美工艺,印刷吊牌和背心。
  
  借下旧房破桌凳,筹资五元作本金。
  
  大小排笔各一支,小筒油漆钱无存。
  
  白手起家缺参考,写画设计动脑筋。
  
  松米林场钩吊牌,护林公约手写疼。
  
  五元钱起家,从一人发展到20余人,学会和养成了因陋就简,用廉价材料作画的习惯,故在我70岁时,又加上我手抖,无法执笔,特首创了一种不用画笔,只用廉价方便的代用材料,简便经济,易于在中国农村或贫困地区所推广的新普及画种——《炭精粉笔画》。其《出污泥而不染》入《古国丹青画卷》(当代艺术家卷)和《共和国的辉煌——中华艺术精典卷》;也适用于各国山区特别是第三世界,非洲地区的绘画普及工作。《素雅可风》画入《人民画报》(韩国语版)等编辑的《今日中国书法美术精品集》、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组织委员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两画均被收入《翰墨中国》,被中国书画研究院评为“翰墨中国金奖”授予“翰墨中国艺术名家”,2006’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被评为“百名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并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红色中国》获奖精品集萃大型艺术画册,获奖专函:个人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作品被评为“特别金奖”,入《中华传世书画鉴赏》大型系列画集,被评为“传世金奖”,授予“中华金奖艺术名家”荣誉称号;两画并入《世界文艺博览——中国书画》核准为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书画艺术类银奖,《国际中华艺术家大典》被评为“国际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奖获奖作品”,《相约‘2008’世界华人艺术家迎奥运作品精选》评“迎奥运金奖”,授“情系奥运艺术名家”并获评“中华名流当代百佳艺术大师”。受聘为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并授予首届中国书画名家“金马奖”,推荐参加全国“中华文艺复兴贡献人物”评选,历时半年后经北京人民画院,巴蜀书画研究院,中华文艺协会评为与宴济元、王天一、赵梅生、廖静文等百名中国当代文艺名人为“中华文艺复兴贡献人物”。世界文化艺术大奖(中华区)评定中心2007年12月8日通知:“由有关部门、艺术团体、协会组织推荐,经海内外资深文化艺术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严格审核,您在艺术造诣、艺德修养、艺龄资历、创作业绩、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名列前茅。特评为“世界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最高金奖),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贡献金奖艺术家”荣誉称号。”应邀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这一首创的新普及画种,基本上为社会所认定。为了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参考,兹特简介如下:
  
  (二)炭精粉笔画技艺
  
  1、工具和材料
  
  柳枝炭条、炭粉+粉笔+废报纸摺角+画纸即可作画。
  
  ①柳枝炭条、炭粉:——农村,可用干柳枝烧成炭条,研一些炭粉;城镇,可在文具商店买画炭精画的炭条、炭精粉或炭素笔。由于黑色的渗透性和稳定性较好,其它如木炭、锅烟、熏烟等均可试用。
  
  ②粉笔:——一种是学校教学用的白粉笔,它和炭精混合画,可以作黑白画;另一种是彩色粉笔,它和炭精混合画,可以作彩色画;粉笔也可提高光,增加色阶层次。还可以代替橡皮擦子和起磨光纸痕作用。
  
  ③废报纸摺角:——一般的废报纸质地松软粗糙,易于粘上炭精粉画在纸上,但细硬的杂志纸则难于使用。画细线条时,它的角尖可以代替磨尖的炭条画细线,画粗线或板块时,可按需要宽度掐去角尖,粘粉或干擦作过渡色处理。
  
  ④画纸:——有一定厚度的纸。
  
  ⑤定型液:——乡村,可用松香溶于白酒中,将稀释液喷上画面,以胶结固定炭精和粉笔,使之不易脱落,溶液浓度以喷洒自如为准;城镇,能购到定画液则更好。
  
  2、画法和技艺
  
  炭精粉笔画种的优越性在于花钱不多,费事不大,经济简便,易于在农村或贫困地区普及和推广,有利于贫困学子作画。兹特将其画法和技艺,探索如下:
  
  ①粗犷写意法:——用笔粗犷传神,以写意为主,不求工细,要求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神色。这种画法常用于静物、景物、人物的写生和速写作画。它速度快、有激情、富神志、一气呵成。能充分发挥炭精作画,粉笔提光的作用,并可以表现线条和色块的塑造特点和力度,发挥它在似与不似间的准确性与传神性。因此,要求作者构思成熟,下笔准确而有力度,以体现其用笔灵活的笔触表现力和简练的绘画语言。
  
  ②细腻工笔法:——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写,要求认真细致,整洁而不潦草地达到精细光滑,质感强,柔嫩逼真。因此,它需靠炭精和粉笔的多次融合,用废报纸摺角多次揉擦,通过不同的深浅和自然过渡,以粉笔提光,增加色阶层次,使画面收到沉着厚重,质感耐看的艺术效果。这种画法,先是用炭精画好轮廊造型,再逐步铺色,铺色则按先明后暗或先暗后明的画面要求准确进行。
  
  ③粗细结合法——在构思画面、经营位置、安排景物和人时,对要表达的画面语言和标题,也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的角度出发,或变文为美,不拘泥于以上两种画法。该现笔触传神的粗画,该强调质感的细画,也可以主体细而衬景、配物人。更可以因画制宜,综合运用三种画法的特殊表现力,在一幅画中虚实兼备,以体现其丰富多彩和充满别样韵味的艺术魅力。
  
  ④标题衬画法:——一幅画的标题,既可以起到画的点睛作用,也可以作为画的画名;它既代表着画的外观形象,也显示着画的潜在意义。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它可以衬托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潜在意义,使画和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迎客松》画,若只有美好松的迎客姿态,读者是难以理解的,一旦标题为“迎客松”,则不仅画名响亮,而且画龙点睛地显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趣。故一幅画的画面语言的构思,应和标题结合着去考虑。
  
  3、收藏和修补
  
  ①收藏问题:存在就有价值,存在的时间越长,则价值愈大。因此,一幅画的收藏问题,也就是它的艺术生命问题。这个画种,虽付出的艺术成本很低,但我也希望作者的心血结晶,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值(艺术品收藏价值)和延长其艺术生命。为此,要求作者画成之后,尽可能地通过一定的社会认定,如有收藏价值,则应屏装塑封或采用其他科学办法妥善收藏。
  
  ②收藏检验:上述两画的初步检验《素雅可风》画(半开的一般书写纸)装玻璃屏,16年后察看,仍然没有变样;《出污泥而不杂》画(全开的一般书写纸)摺叠未妥善保管致纸质变黄变脆,摺叠处断裂,画面鼻嘴虫蚀成洞,有些地方受潮摺皱,但上定型液后的炭精粉笔画,色译依旧没有变化。
  
  ③八旬修补:我八十岁时,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特将此两幅画的原件,进行补洞平皱,并加上为奥运献礼的健美意图进行修补,由于效果良好,入《相约2008世界华人艺术家迎奥运作品精选》。评“迎奥运金奖”授“情系奥运艺术名家”。
  
  由于这也是一个献给世界贫困地区学子普及画的新生画种,它自然很不成熟,尚希海内外关心贫困地区学子学画的艺术名家,不吝赐教,以臻完善,共囊盛举!
  
  2007年夏写于彭州市太园坝休闲庄。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杨永乾 炭精粉笔画 炭精画变种 
08月14日

《大庆日报》:正在消失的稀有画种——炭精粉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大庆日报讯(记者 白玉兰)古代,没有摄影技术。人们想要为自己留下一幅像,就只有靠绘画艺术了。
  
  达官贵族,自有名人雅士为之服务,多以高雅艺术工笔画绘像。但在民间,百姓们谁来给绘?
  
  炭精粉画,由此而产生。
  
  近现代,随着摄影技术的临来,这一稀有画种正濒临灭绝,逐渐消失……炭精粉画艺人,更是难寻其迹。
  
  在大庆,却有这样一位艺人。一个周日,记者寻访而至。
  
  猪油、松香、炭精粉
  
  摁响门铃,开门的,是王祥的妻子。她笑迎记者入室。
  
  厨房内,王祥正在熬猪油。
  
  对记者,王祥只微笑点头,目光未离灶火。渐渐,半屉猪油已熬好,又见他取来一物,是松香。
  
  王祥更加聚精会神,精确配比着猪油与松香的比例,随之,燃起松香。此时,似乎火候的掌握更为关键,王祥凝神观火。
  
  少顷,又见他取来一泥塑花盆,内壁粗粝,扣在正燃着的燃器上。
  
  继续观火调火候,时间滴答答流过……
  
  终于,王祥小心翼翼取下花盆。轻轻把花盆递到记者面前,但见花盆粗啦啦的内壁上,挂有一层黑色油烟状物,很似过去年代煤油灯的油烟。
  
  “这,就是炭精粉了。”王祥说。
  
  至此,记者才恍然大悟,王祥是在炼制炭精粉画所需的原料。这种经由猪油、松香燃烧后所成的“灰”,即炭精粉。炭精粉画,因此得名。
  
  凡是炭精粉画艺人,都必身怀这一独门绝活,会炼制炭精粉。
  
  “炼制技术,很关键。像松香和猪油的配比,火候的掌握,都要求恰到好处,否则或者挥发了,或者烧没了……”“我10岁那年,刚学,自觉简单,就跑到自家仓库偷偷炼制,不想松香配多了,惹发大火,幸亏被几个邻居大叔,把我从仓库拖出来,见我全身糊黑,只剩两排白牙……”
  
  王祥边笑谈,边小心翼翼,把挂在花盆壁的烟状物,层层“请君入瓮”,装入一器皿中……
  
  “炭精粉回收,也是一绝活,处理不好,一点也甭想收回来。”
  
  百年不褪色
  
  炼制好的炭精粉收集完毕,王祥开始作画。见他以毛笔、橡皮等物,蘸着炭精粉,慢慢擦,擦出了人脸,擦出了眼眸……此画,竟是这样擦出来的!
  
  此刻,王祥妻从另一室内,捧来一幅王祥的炭画作品。
  
  抬眼一触那画,心内不禁一震——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妪,额上深凹的皱纹,那神,那丝丝苍发,那韵……
  
  王祥停下了手中的笔,笑了:“过去民间的画像,都这样,比现在的照片更立体逼真,老百姓叫‘造像’。”
  
  王祥说着,转身又取来一张炭画。显然,这是一位老人的画像,画中人微微笑着,安静慈祥。
  
  王祥讲了一个小故事:就在前几天,两个同事不知听谁说王祥会这手艺,来找他。见面,就递给他一张老照片,2寸大,却是好几个人的合影。
  
  “中间这是我爷爷,我们想……还原爷爷的相貌。”两个女子迟疑地说,显然,她们觉得有点难为人,因为即使用放大镜看,也很难看清。
  
  其实,像这种残缺破损的照片,惟有炭画能还其原貌。程序,是先拿着放大镜,按照照片,以素描方式画下大致轮廓,再让亲人描述,老人的性情,神情,表情……再进行素描绘画,直到家人说像……再以炭精粉绘制,那就成像了。
  
  “前两天,两个孙女来了,见到这张画像,就掉泪了……”
  
  两相对比,这张炭画像比原来的照片,扩大了不知多少倍,却真如其人!
  
  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炭画艺人都能通过炭画独特的艺术加工,修复、还原。
  
  炭画,还有另一极限魅力,百年不褪色,保存好了,可以千年如初。
  
  坚守,中国元素的乡愁
  
  多少年了,相识不相识的人,寻到王祥,找他帮助修复照片、画像……他从来分文不取。
  
  问王祥,他笑。“是一种文化的乡愁吧!”
  
  6岁大,他就迷画画迷得梦一样,妈妈带他去齐齐哈尔国画院,人家看他“还太小”,遂推荐一人。
  
  这人,就是一位炭画老艺人。姓梁,据说最早是宫廷画家,专为达官贵人画像。
  
  跟着老艺人,王祥学了6年炭精画,深得精髓。
  
  后来,王祥却因此遭受致命打击,因为直到去报考艺术学院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是民间艺术,不被考试承认……
  
  但是,到今天,他已成为一位优秀的工笔画画家。他依然,始终坚守着,这难登大雅之堂的炭精粉画。
  
  在王祥的画室里,摆满了多年创作的炭画。
  
  “剩下的,不多了,红楼十二钗,十大元帅和铁人王进喜的炭画,都被朋友要走了,有的参加展览,被收藏了。”王祥说。
  
  那幅周恩来,曾入选全国书画展,并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而那个老虎头的炭画,则是王祥在炭画技艺上的一大突破,画老虎,最难在虎毛,需要更高的技艺,才能完成。
  
  如今,王祥已经拓展到山水景物也都可以在炭画下鲜活起来。为此,2008年,他被授予中韩文化交流使者国际艺术家称号。
  
  采访当日,王祥正在绘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画像,为参加大庆油田建党90周年画展准备。
  
  王祥说,他惟有一个心愿,这纯粹着中国元素的,中国最古老的艺术,还有那一代代老艺人的心愿,能传承下去,至少让多一个人知道……
  
  乡愁!
  
  中国元素的乡愁!王祥的话,触心。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大庆炭画 炭精画 炭精画 炭精粉画 
08月14日

王祥


分类:艺人汇 | 超过 人围观


  
  王祥,男,生于60年代,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炭精画家,现工作在大庆油田第十采油厂。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0年在迎奥运海峡两岸中国书画激情赛中获书法类银奖,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书画展炭精粉画《公仆》入选,2010年中国工笔画《冬雪》荣获首届中国书画界百名财富杰出贡献勋章。多部作品受邀参加中日韩港台友好巡展。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大庆炭精画 
08月14日

兰溪电视台:炭精画老艺人沈宝奎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兰溪电视台(记者 杜柳)说起知能画室,在老城南门一带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知能画室是专门画炭精画的,年纪稍大的人都会记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画室在老城中山路上就有了,画室的主人叫沈宝奎,人称“知能老人”。
  
  今年已经86岁的沈宝奎老人,专攻炭精画已近60年了。自幼聪质颖慧,爱好艺术,年少时就曾孤身到上海求学,并被新中国美术研究所录取,专攻人物肖像画。因当时家境差,学成后就在上海开办了“沈艺写真室”,勉强度日。
  
  沈宝奎说:“搞几张照片,用镜框挂起来,临摹人家的画画,还有点收入。”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人们就用炭精画来描摹人像。用毛笔推擦各种浓淡的炭精粉,轻轻地在纸上擦着,画真人像或者把照片中的人像画大。炭精画像色调明快,立体感强,永不褪色,画面效果几可乱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沈宝奎回到兰溪,就在原中山路54号创办了“知能画室”
  
  沈宝奎说:“这成本轻,几张纸几支笔,一点炭精,一分钱橡皮,没有其他。”
  
  “文革”期间他的数十幅画作被当作封资修产物被红卫兵没收,但是沈老的画技高,为人又好,因此慕名上门找他画像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如今,电脑普及了,数码相机也方便快捷,来找沈老画像的人自然也少了。但是沈老很坦然,每天一大早他依然按时开门,依然拿着画笔画上几笔。他说炭精画有炭精的好处。
  
  沈宝奎说:“实际上电脑打印的要褪色,那张是电脑的褪的一塌糊涂,这张是我20多岁画的,有60多年了,还不会褪色。还有一点可以修改,哪儿不对,根据你的要求可以改。”
  
  为了能让这项技艺传下去,沈宝奎现在收了一个学徒,出了一本《炭精人物绘画速成技法》。他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办个培训班,把这技艺传下去。
  
  沈宝奎说:“能够有人支持我,能够把这个美术班办起来,我尽自己的力量去教学生,把他学会。”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艺人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