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RSS订阅 | 手机阅读 | 申请会员 | 培训教材 炭精画官方-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www.tanjinghua.com)为您服务!

 

全球第一本炭精画护照

 

会长语录

 

 

中国炭精画高级函授计划

 

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炭精画官网

08月14日

杨永乾:怎样画炭精粉笔画


分类:学友园 | 超过 人围观

(一)作品的社会认定
  
  我生长在老、少、边、穷的川北山区旺苍县,深知一般穷苦学生和绘画爱好者,因经济困难,常为购置昂贵的绘画工具和材料犯难。特别是我因历史误会,失去工作后,为了谋生,在设治后,新建的旺苍县红军城首创美术工艺门市部,苦耕十五年,虽《五元钱白手起家,创办美术印刷社》(载入《广元市文史资料》),但也吃尽了苦头,正如我在《愚斋三部曲》中《黄花曲》里写的那样:
  
  待业日长不好混,东奔西跑如浮萍。
  
  世人都有一双手,何必低声求靠人。
  
  主动申请搞写画,愿为县城补缺门。
  
  独家创办美工艺,印刷吊牌和背心。
  
  借下旧房破桌凳,筹资五元作本金。
  
  大小排笔各一支,小筒油漆钱无存。
  
  白手起家缺参考,写画设计动脑筋。
  
  松米林场钩吊牌,护林公约手写疼。
  
  五元钱起家,从一人发展到20余人,学会和养成了因陋就简,用廉价材料作画的习惯,故在我70岁时,又加上我手抖,无法执笔,特首创了一种不用画笔,只用廉价方便的代用材料,简便经济,易于在中国农村或贫困地区所推广的新普及画种——《炭精粉笔画》。其《出污泥而不染》入《古国丹青画卷》(当代艺术家卷)和《共和国的辉煌——中华艺术精典卷》;也适用于各国山区特别是第三世界,非洲地区的绘画普及工作。《素雅可风》画入《人民画报》(韩国语版)等编辑的《今日中国书法美术精品集》、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中国书画名家作品2005’金秋国际展组织委员会授予“百名中国书画名家”荣誉称号;两画均被收入《翰墨中国》,被中国书画研究院评为“翰墨中国金奖”授予“翰墨中国艺术名家”,2006’中国当代书画名家成就国际展,被评为“百名中国当代杰出书画家”,并授予“中国当代书画艺术杰出成就奖”,《红色中国》获奖精品集萃大型艺术画册,获奖专函:个人被授予“终身成就奖”作品被评为“特别金奖”,入《中华传世书画鉴赏》大型系列画集,被评为“传世金奖”,授予“中华金奖艺术名家”荣誉称号;两画并入《世界文艺博览——中国书画》核准为中国文化艺术终身成就奖——书画艺术类银奖,《国际中华艺术家大典》被评为“国际文化艺术最高荣誉奖获奖作品”,《相约‘2008’世界华人艺术家迎奥运作品精选》评“迎奥运金奖”,授“情系奥运艺术名家”并获评“中华名流当代百佳艺术大师”。受聘为中国名家书画院名誉院长,并授予首届中国书画名家“金马奖”,推荐参加全国“中华文艺复兴贡献人物”评选,历时半年后经北京人民画院,巴蜀书画研究院,中华文艺协会评为与宴济元、王天一、赵梅生、廖静文等百名中国当代文艺名人为“中华文艺复兴贡献人物”。世界文化艺术大奖(中华区)评定中心2007年12月8日通知:“由有关部门、艺术团体、协会组织推荐,经海内外资深文化艺术专家学者组成的评委会严格审核,您在艺术造诣、艺德修养、艺龄资历、创作业绩、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考量名列前茅。特评为“世界文化艺术杰出贡献奖”(最高金奖),授予“世界华人杰出贡献金奖艺术家”荣誉称号。”应邀为世界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这一首创的新普及画种,基本上为社会所认定。为了供贫困地区少数民族教师和学生参考,兹特简介如下:
  
  (二)炭精粉笔画技艺
  
  1、工具和材料
  
  柳枝炭条、炭粉+粉笔+废报纸摺角+画纸即可作画。
  
  ①柳枝炭条、炭粉:——农村,可用干柳枝烧成炭条,研一些炭粉;城镇,可在文具商店买画炭精画的炭条、炭精粉或炭素笔。由于黑色的渗透性和稳定性较好,其它如木炭、锅烟、熏烟等均可试用。
  
  ②粉笔:——一种是学校教学用的白粉笔,它和炭精混合画,可以作黑白画;另一种是彩色粉笔,它和炭精混合画,可以作彩色画;粉笔也可提高光,增加色阶层次。还可以代替橡皮擦子和起磨光纸痕作用。
  
  ③废报纸摺角:——一般的废报纸质地松软粗糙,易于粘上炭精粉画在纸上,但细硬的杂志纸则难于使用。画细线条时,它的角尖可以代替磨尖的炭条画细线,画粗线或板块时,可按需要宽度掐去角尖,粘粉或干擦作过渡色处理。
  
  ④画纸:——有一定厚度的纸。
  
  ⑤定型液:——乡村,可用松香溶于白酒中,将稀释液喷上画面,以胶结固定炭精和粉笔,使之不易脱落,溶液浓度以喷洒自如为准;城镇,能购到定画液则更好。
  
  2、画法和技艺
  
  炭精粉笔画种的优越性在于花钱不多,费事不大,经济简便,易于在农村或贫困地区普及和推广,有利于贫困学子作画。兹特将其画法和技艺,探索如下:
  
  ①粗犷写意法:——用笔粗犷传神,以写意为主,不求工细,要求表现和抒发作者的情趣,神色。这种画法常用于静物、景物、人物的写生和速写作画。它速度快、有激情、富神志、一气呵成。能充分发挥炭精作画,粉笔提光的作用,并可以表现线条和色块的塑造特点和力度,发挥它在似与不似间的准确性与传神性。因此,要求作者构思成熟,下笔准确而有力度,以体现其用笔灵活的笔触表现力和简练的绘画语言。
  
  ②细腻工笔法:——用笔工整,注意细部的描写,要求认真细致,整洁而不潦草地达到精细光滑,质感强,柔嫩逼真。因此,它需靠炭精和粉笔的多次融合,用废报纸摺角多次揉擦,通过不同的深浅和自然过渡,以粉笔提光,增加色阶层次,使画面收到沉着厚重,质感耐看的艺术效果。这种画法,先是用炭精画好轮廊造型,再逐步铺色,铺色则按先明后暗或先暗后明的画面要求准确进行。
  
  ③粗细结合法——在构思画面、经营位置、安排景物和人时,对要表达的画面语言和标题,也可以从实际需要出发的角度出发,或变文为美,不拘泥于以上两种画法。该现笔触传神的粗画,该强调质感的细画,也可以主体细而衬景、配物人。更可以因画制宜,综合运用三种画法的特殊表现力,在一幅画中虚实兼备,以体现其丰富多彩和充满别样韵味的艺术魅力。
  
  ④标题衬画法:——一幅画的标题,既可以起到画的点睛作用,也可以作为画的画名;它既代表着画的外观形象,也显示着画的潜在意义。因此,一个好的标题,它可以衬托出作者内心世界的潜在意义,使画和名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如《迎客松》画,若只有美好松的迎客姿态,读者是难以理解的,一旦标题为“迎客松”,则不仅画名响亮,而且画龙点睛地显示了作者内心世界的情趣。故一幅画的画面语言的构思,应和标题结合着去考虑。
  
  3、收藏和修补
  
  ①收藏问题:存在就有价值,存在的时间越长,则价值愈大。因此,一幅画的收藏问题,也就是它的艺术生命问题。这个画种,虽付出的艺术成本很低,但我也希望作者的心血结晶,能随着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地增值(艺术品收藏价值)和延长其艺术生命。为此,要求作者画成之后,尽可能地通过一定的社会认定,如有收藏价值,则应屏装塑封或采用其他科学办法妥善收藏。
  
  ②收藏检验:上述两画的初步检验《素雅可风》画(半开的一般书写纸)装玻璃屏,16年后察看,仍然没有变样;《出污泥而不杂》画(全开的一般书写纸)摺叠未妥善保管致纸质变黄变脆,摺叠处断裂,画面鼻嘴虫蚀成洞,有些地方受潮摺皱,但上定型液后的炭精粉笔画,色译依旧没有变化。
  
  ③八旬修补:我八十岁时,为了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特将此两幅画的原件,进行补洞平皱,并加上为奥运献礼的健美意图进行修补,由于效果良好,入《相约2008世界华人艺术家迎奥运作品精选》。评“迎奥运金奖”授“情系奥运艺术名家”。
  
  由于这也是一个献给世界贫困地区学子普及画的新生画种,它自然很不成熟,尚希海内外关心贫困地区学子学画的艺术名家,不吝赐教,以臻完善,共囊盛举!
  
  2007年夏写于彭州市太园坝休闲庄。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杨永乾 炭精粉笔画 炭精画变种 
08月14日

《大庆日报》:正在消失的稀有画种——炭精粉画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大庆日报讯(记者 白玉兰)古代,没有摄影技术。人们想要为自己留下一幅像,就只有靠绘画艺术了。
  
  达官贵族,自有名人雅士为之服务,多以高雅艺术工笔画绘像。但在民间,百姓们谁来给绘?
  
  炭精粉画,由此而产生。
  
  近现代,随着摄影技术的临来,这一稀有画种正濒临灭绝,逐渐消失……炭精粉画艺人,更是难寻其迹。
  
  在大庆,却有这样一位艺人。一个周日,记者寻访而至。
  
  猪油、松香、炭精粉
  
  摁响门铃,开门的,是王祥的妻子。她笑迎记者入室。
  
  厨房内,王祥正在熬猪油。
  
  对记者,王祥只微笑点头,目光未离灶火。渐渐,半屉猪油已熬好,又见他取来一物,是松香。
  
  王祥更加聚精会神,精确配比着猪油与松香的比例,随之,燃起松香。此时,似乎火候的掌握更为关键,王祥凝神观火。
  
  少顷,又见他取来一泥塑花盆,内壁粗粝,扣在正燃着的燃器上。
  
  继续观火调火候,时间滴答答流过……
  
  终于,王祥小心翼翼取下花盆。轻轻把花盆递到记者面前,但见花盆粗啦啦的内壁上,挂有一层黑色油烟状物,很似过去年代煤油灯的油烟。
  
  “这,就是炭精粉了。”王祥说。
  
  至此,记者才恍然大悟,王祥是在炼制炭精粉画所需的原料。这种经由猪油、松香燃烧后所成的“灰”,即炭精粉。炭精粉画,因此得名。
  
  凡是炭精粉画艺人,都必身怀这一独门绝活,会炼制炭精粉。
  
  “炼制技术,很关键。像松香和猪油的配比,火候的掌握,都要求恰到好处,否则或者挥发了,或者烧没了……”“我10岁那年,刚学,自觉简单,就跑到自家仓库偷偷炼制,不想松香配多了,惹发大火,幸亏被几个邻居大叔,把我从仓库拖出来,见我全身糊黑,只剩两排白牙……”
  
  王祥边笑谈,边小心翼翼,把挂在花盆壁的烟状物,层层“请君入瓮”,装入一器皿中……
  
  “炭精粉回收,也是一绝活,处理不好,一点也甭想收回来。”
  
  百年不褪色
  
  炼制好的炭精粉收集完毕,王祥开始作画。见他以毛笔、橡皮等物,蘸着炭精粉,慢慢擦,擦出了人脸,擦出了眼眸……此画,竟是这样擦出来的!
  
  此刻,王祥妻从另一室内,捧来一幅王祥的炭画作品。
  
  抬眼一触那画,心内不禁一震——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妪,额上深凹的皱纹,那神,那丝丝苍发,那韵……
  
  王祥停下了手中的笔,笑了:“过去民间的画像,都这样,比现在的照片更立体逼真,老百姓叫‘造像’。”
  
  王祥说着,转身又取来一张炭画。显然,这是一位老人的画像,画中人微微笑着,安静慈祥。
  
  王祥讲了一个小故事:就在前几天,两个同事不知听谁说王祥会这手艺,来找他。见面,就递给他一张老照片,2寸大,却是好几个人的合影。
  
  “中间这是我爷爷,我们想……还原爷爷的相貌。”两个女子迟疑地说,显然,她们觉得有点难为人,因为即使用放大镜看,也很难看清。
  
  其实,像这种残缺破损的照片,惟有炭画能还其原貌。程序,是先拿着放大镜,按照照片,以素描方式画下大致轮廓,再让亲人描述,老人的性情,神情,表情……再进行素描绘画,直到家人说像……再以炭精粉绘制,那就成像了。
  
  “前两天,两个孙女来了,见到这张画像,就掉泪了……”
  
  两相对比,这张炭画像比原来的照片,扩大了不知多少倍,却真如其人!
  
  不管是残缺破损的画像,还是变色模糊的照片,炭画艺人都能通过炭画独特的艺术加工,修复、还原。
  
  炭画,还有另一极限魅力,百年不褪色,保存好了,可以千年如初。
  
  坚守,中国元素的乡愁
  
  多少年了,相识不相识的人,寻到王祥,找他帮助修复照片、画像……他从来分文不取。
  
  问王祥,他笑。“是一种文化的乡愁吧!”
  
  6岁大,他就迷画画迷得梦一样,妈妈带他去齐齐哈尔国画院,人家看他“还太小”,遂推荐一人。
  
  这人,就是一位炭画老艺人。姓梁,据说最早是宫廷画家,专为达官贵人画像。
  
  跟着老艺人,王祥学了6年炭精画,深得精髓。
  
  后来,王祥却因此遭受致命打击,因为直到去报考艺术学院时,才知道自己所学是民间艺术,不被考试承认……
  
  但是,到今天,他已成为一位优秀的工笔画画家。他依然,始终坚守着,这难登大雅之堂的炭精粉画。
  
  在王祥的画室里,摆满了多年创作的炭画。
  
  “剩下的,不多了,红楼十二钗,十大元帅和铁人王进喜的炭画,都被朋友要走了,有的参加展览,被收藏了。”王祥说。
  
  那幅周恩来,曾入选全国书画展,并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而那个老虎头的炭画,则是王祥在炭画技艺上的一大突破,画老虎,最难在虎毛,需要更高的技艺,才能完成。
  
  如今,王祥已经拓展到山水景物也都可以在炭画下鲜活起来。为此,2008年,他被授予中韩文化交流使者国际艺术家称号。
  
  采访当日,王祥正在绘毛泽东、邓小平等领导人画像,为参加大庆油田建党90周年画展准备。
  
  王祥说,他惟有一个心愿,这纯粹着中国元素的,中国最古老的艺术,还有那一代代老艺人的心愿,能传承下去,至少让多一个人知道……
  
  乡愁!
  
  中国元素的乡愁!王祥的话,触心。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大庆炭画 炭精画 炭精画 炭精粉画 
08月14日

王祥


分类:艺人汇 | 超过 人围观


  
  王祥,男,生于60年代,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炭精画家,现工作在大庆油田第十采油厂。其作品多次在全国获奖,1980年在迎奥运海峡两岸中国书画激情赛中获书法类银奖,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书画展炭精粉画《公仆》入选,2010年中国工笔画《冬雪》荣获首届中国书画界百名财富杰出贡献勋章。多部作品受邀参加中日韩港台友好巡展。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大庆炭精画 
08月14日

兰溪电视台:炭精画老艺人沈宝奎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兰溪电视台(记者 杜柳)说起知能画室,在老城南门一带相信有很多人都知道。知能画室是专门画炭精画的,年纪稍大的人都会记得,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这画室在老城中山路上就有了,画室的主人叫沈宝奎,人称“知能老人”。
  
  今年已经86岁的沈宝奎老人,专攻炭精画已近60年了。自幼聪质颖慧,爱好艺术,年少时就曾孤身到上海求学,并被新中国美术研究所录取,专攻人物肖像画。因当时家境差,学成后就在上海开办了“沈艺写真室”,勉强度日。
  
  沈宝奎说:“搞几张照片,用镜框挂起来,临摹人家的画画,还有点收入。”
  
  在没有摄影技术的年代,人们就用炭精画来描摹人像。用毛笔推擦各种浓淡的炭精粉,轻轻地在纸上擦着,画真人像或者把照片中的人像画大。炭精画像色调明快,立体感强,永不褪色,画面效果几可乱真。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沈宝奎回到兰溪,就在原中山路54号创办了“知能画室”
  
  沈宝奎说:“这成本轻,几张纸几支笔,一点炭精,一分钱橡皮,没有其他。”
  
  “文革”期间他的数十幅画作被当作封资修产物被红卫兵没收,但是沈老的画技高,为人又好,因此慕名上门找他画像的人仍然络绎不绝。
  
  如今,电脑普及了,数码相机也方便快捷,来找沈老画像的人自然也少了。但是沈老很坦然,每天一大早他依然按时开门,依然拿着画笔画上几笔。他说炭精画有炭精的好处。
  
  沈宝奎说:“实际上电脑打印的要褪色,那张是电脑的褪的一塌糊涂,这张是我20多岁画的,有60多年了,还不会褪色。还有一点可以修改,哪儿不对,根据你的要求可以改。”
  
  为了能让这项技艺传下去,沈宝奎现在收了一个学徒,出了一本《炭精人物绘画速成技法》。他告诉记者,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想办个培训班,把这技艺传下去。
  
  沈宝奎说:“能够有人支持我,能够把这个美术班办起来,我尽自己的力量去教学生,把他学会。”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艺人 
08月14日

徐冰雪


分类:艺人汇 | 超过 人围观

 

徐冰雪,女,1954年生,贵州毕节人,炭精画师,毕节地区美术协会及毕节市摄影协会会员。从小酷爱艺术,少年时师从毕节民间奇人李明德老先生,专攻国画。并在此期间,有幸得到著名画家、国画界被誉为“卓牡丹”的卓问渔先生的悉心指点。
  
  1996年,徐冰雪到上海工商学院进修工艺美术专业,获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她的工笔绘画独树一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炭精艺术绘画糅合了各种技法,独具风格。2010年,徐冰雪精心绘制的炭精画作品《琵琶一曲献祖国》被毕节地区博物馆收藏。
  
  在长期从事美术教育教学中,徐冰雪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集合众家之长,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评。所教学生在全国、省、地、州市各类绘画中屡获大奖,亦被授予全国美术优秀教师等荣誉。同时,她在摄影、文学方面也有所建树,毕节日报曾多次刊登过她的摄影、绘画作品及散文。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人物 炭精画艺人 毕节炭精画 
08月14日

《京九晚报》:城市最后的炭精画像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京九晚报讯(记者 蒋友胜)随着相机的普及,民间画像技艺江河日下。想找到一位画像师,太难了。据说,王保成是我市最后一位画像师。
  
  寻遍商丘市任何一个角落,只有王保成,还在埋头用炭精粉仔细地画那种能保存一二百年不变色的古老画像。
  
  他在传承一种民间绝技,他在丰富着古老的炭精画法。在炭精画日渐被社会冷落的今天,他在表现着一种民间艺人的不舍与执著。
  
  那种追忆——
  
  老街、画像艺人
  
  王保成今年50岁,现居住在商丘市民主中路纱厂北家属院。王保成的老家在市光复街上。光复街,曾经承载了王保成快乐的童年和一度辉煌的画像业。
  
  年幼时,王保成就对绘画、书法感兴趣。那时候,王保成经常在街道的角落里看到画像人。画像人坐在一个马扎子上,对面坐着一个老爷子或老太太,旁边围着三五个看画像的老街坊。画像人作画,聚精会神,半个多小时画像就出来了。画像惟妙惟肖,形神兼备,往往能迎来被画像人及围观者的喝彩。看着画像人的“神气”,王保成就喜欢上了画像。很多时候,只要有画像人到光复街,王保成就最先坐到画像人的身旁,仔细地看画像人的画像流程及运笔涂墨情况。在很多街坊为画像人喝彩的时候,年幼的王保成还在托腮静思。
  
  没有拜师,王保成靠自己的认真观察逐渐掌握了画像的要领。
  
  画像首先要勾勒出被画者的轮廓,在学校里学到一些素描知识的王保成“洋为中用”,把西洋画中的素描引进到传统的画像技艺中,使画像的速度更进一层。王保成把自己改进的画像技法称为“炭速画”,就是炭精画速成像画法。
  
  中国传统的民间画像,一般用毛笔、排笔当工具,炭粉为原料。所作画像保存时间较长,一般一二百年不会变色走样。这种传统画像技艺因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竟然一直没有登上“大雅之堂”。至今,在各类美术院校中都没有关于中国传统画像的介绍及专业课程。想学习民间画像,如今也只能通过拜访民间画师或像王保成一样“自学成才”。
  
  1976年,尚不到20岁的王保成在光复街的一个电线杆子上绑了一块木牌子,牌子上面写到:画像,由此往西100米。从那时开始,王保成就成了他曾经非常羡慕的民间画像人。
  
  从1976年开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找王保成画像的人特别多。平均起来,王保成每天要画10多幅人像。“比现在一个月画得都多。”王保成说。那时候,很多商丘人都知道光复街上有一个画像的,画得很好。商丘周边江苏、山东、安徽等地的人也慕名找王保成画像。王保成的画像,曾经挂在了成千上万个老百姓的家中。
  
  随着照相机的普及,画像的人越来越少了。很多民间画像人封笔的封笔,去世的去世。而年轻人,谁还愿意去学这种费时又费工的画法?
  
  随着岁月的流逝,王保成成了民间画像这种老技艺的孤独坚守者、城市里最后的画像人。
  
  这种现实——
  
  斗室、门可罗雀
  
  王保成的家,4间红砖矮房子,1间不足10平方米的画室。
  
  画室里挂满了王保成创作的画像,列宁、斯大林、毛泽东以及与他同时代的演员田华……那种黑色留白的半身照,更像一种老照片,散发着一种久远的气息。
  
  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繁华相比,现在,王保成的画室很少有人光顾。“一个月也就画几幅画。”但是,王保成仍然在认真地坚持着。王保成说,画像是一种艺术,他埋头作画,往往能进入一种境界,独得其乐。
  
  在名片上,王保成称自己是画像师。一般的江湖行业,都称“匠”,如泥瓦匠、木匠、工匠……严格来说,王保成应该与画年画的民间艺人一样称为画匠。可王保成不以“匠”居,他说,相比照片,画像是一种艺术,它闪耀着一种艺术美。而照相,多是机械性劳作。相比那些从事机械劳作的摄影师来说,他更有资格被称为“师”。
  
  近几年,人们的返古情怀越来越浓。很多大城市,画像师再次迎来社会的尊重。王保成就有一个学生,以前在深圳当保安,后来跟他学到画像技术后,又返回深圳专业给人画像,收入非常可观。那个学生曾经劝王保成到大城市去生活,可王保成思前想后,最终还是留了下来。王保成说,他自小就生活在商丘,习惯了,已不想离开。再者,王保成有一个脑瘫的儿子,他已经照顾儿子20多年了,一离开,心里就挂念得睡不好觉。
  
  近两年,王保成的画室开始恢复人气。商丘师范学院美术系的部分学生及市内一些学美术的孩子经常到他那里,去学习、观看这种中国古老的画像艺术。
  
  谈到画像的古老,王保成说,中国最早的画像技术是用柳树枝子画的。先将柳树枝子烧成炭,然后再画。后来,发展到先用笔画,再涂锅底灰。现在画像时一般用毛笔、排笔,原料是炭粉。王保成经过研究和实践,现在还能用广告色、水粉作画。画像一般是黑白色的,王保成现在也能画彩色画像。“但是,彩色画像看着没有黑白画像有力度和表现力。”王保成说。
  
  作画时,王保成总将他那间不足10平方米的画室门关起来。门一关,王保成就将世事的喧哗和浮躁关在了门外。他,在画像中独得其乐。
  
  一种精神——
  
  优势、传承千年
  
  尽管相机的便捷挤占了画像的市场,可是,作为传承了千年的古老画像技术,它自身独有的优点仍然不是相机所能够取代的。
  
  比如保存时间。一般的照片保存10多年就要变样、失色,而炭精画像保存一二百年也如初画成时一样。现在,王保成接的画单中,很大一部分就是“修补照片”。老人去世了,当初拍的照片越来越变形,有人就会把已经去世的老人的照片拿给王保成,让王保成看着照片再画一张更加清晰、原生态的画像。王保成说,让他修补再画的照片都有残缺,有的角子没了,有的中间掉了一块,有的照片上的人像比例失调,但经过他重新画像后,画像会非常完整。为去世的人修成完美的画像,是对生者的安慰。每画成一幅,王保成都会很欣慰。
  
  画像还有一个独有的特点,就是照求画人的描述画像,这也是相机所无法取代的。年前,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找到王保成。老人说,他非常想念他的外祖母,有生之年想再看看外祖母的样子。80多岁老人的心愿,让王保成不忍心拒绝。他仔细地询问老人外祖母的眼睛、嘴巴、额头、身材……照着老人的描述,王保成精心、细致地完成了老人外祖母的画像。老人看着他的“外祖母”,哭了。
  
  画像还可以传神。画像师通过画笔,给被画像人赋予神韵。这一点,相机也是比不了的。曾经,有一位中年人急切地找到王保成,让他给他的父亲画个像。因各种原因,那位中年人的父亲没有留下保存很好的照片。找到王保成时,他的父亲正在精神病院住院。病床上,中年人的父亲面黄肌瘦,神志模糊,双目无神。王保成支起画夹,画出轮廓后,通过上色的深浅,把那位中年人的父亲在患病前的样子画了出来。画上的人,精神饱满,双目炯炯有神,健康硬朗。那位中年人看后激动得不知说什么来表示感谢之情。
  
  王保成在日夜不舍地坚守着,他相信他的观点:画像是一种艺术,艺术有其独特而隽永的魅力。画像不会消亡,艺术不会老。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炭精画像技法 
08月14日

《信息时报》:炭画“粉丝”重聚街头画档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信息时报讯(记者 邝凝丹)近日,在保护本土传统工艺的呼声中,退居巷弄的手工瓷炭画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近日记者偶遇在仓前直摆瓷炭画摊的邓老伯,听他分享百年本土工艺的欢喜与哀愁。
  
  今年年初,邓老伯创作一幅孙中山先生的瓷炭画像,参加广州日报发起的民间艺术作品征集活动,想不到竟然入选了,更没想到,许多怀念炭画的粉丝从四面八方赶来邓老伯给自己和家人画炭画像,此前他每月的营业额也仅三四百元,从此每月收入有一两千元。“一位老军人带着他年轻时候的照片让我画像,还有台湾客商开豪华车来找我。”他说。
  
  邓老伯介绍,一幅瓷炭画的好坏,取决于炭画像与照片的相似程度,“最好的炭画师傅,画出来的画看上去跟照片没什么区别。”制作瓷炭画首先要将照片按比例放大翻拍,再用毛笔填充碳粉,通过深浅不同的黑色,展现人物面部的光影和线条,比素描更像真人。在没有照片放大技术的年代,炭画是人们将小幅黑白照片变成大幅画像的一种途径。
  
  早在解放前,邓老伯的父亲就在广州市经营炭画商铺,他从小开始帮助父亲制作炭画。一般学炭画的新手只能画人物的衣服,但邓老伯在14岁时就能画人物的头像。但他并不希望让儿子继承手艺,虽然生意好转,但广州同行已寥寥无几,而且由于电子摄像技术日益发达,现在的瓷炭画大部分都用电脑绘图,这使这门传承百年的古老艺术前途堪忧。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炭画粉丝 
08月13日

《羊城晚报》:炭相,今日不“褪色”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羊城晚报讯(记者 赖小琴)“炭画,仍不会褪色”,近日,肇庆老城区一位老艺人一语双关地告诉记者。炭画这一民间手艺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在时代狭缝中顽强生存着,炭相师傅们正在寻找着各种技艺渠道突围发展。
  
  需求小连炭精粉都难买到
  
  “过去受技术所限,相片存放时间长容易褪色发黄。而炭画则以化学性质稳定的炭精粉作为涂料,画像保存时间远远长于普通相片。因而以前许多人都会请炭画师傅为先人绘画炭相”。肇庆街头的一位炭相师傅杜周来说,其实,只要喜欢,谁都可以画上一幅,但是,到现在还有人错误地认为炭相是即将过世或已经去世的老人才能画。
  
  在肇庆城区睦民路的一段斜坡上,一张破旧的桌子摆着十几支粗细不同的毛笔,旁边还有一盒炭精粉,加上铅笔和橡皮擦,还有墙上悬挂着的几幅神采飞扬的人物肖像,这些就是炭相师傅杜周来做生意的全部家当。杜周来说:“现在喜欢炭相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顾客是老人。会炭相这门手艺的人也越来越少,目前,肇庆城区的炭相档不超过十间。”据说,由于需求小,现在连作画用的炭精粉都很难买到。如今每张炭相画,配上精致的相框,再加上精包装,已升到100元以上。
  
  一幅炭相画三天才能完成
  
  杜周来说,炭相生意的“黄金时期”在1985年到1995年间,而与摄影技术相比,炭相这一古老艺术存在着太多与追求速度的时代格格不入的因素。“要画一个人的肖像不难,难的是画出他与生俱来的气质神韵,一幅精细的炭相,有时要用三天才能完成”。谈到炭相艺术生存的艰难,杜周来说他自己不会放弃,但却不会让儿女继承。“以前几乎每天都能接到生意,现在却一个月还不到五宗生意。”
  
  杜周来的这些感叹,在家中四代人都是炭相师傅的罗永新那里产生了共鸣,“小时候父亲出去画相,可能会带回一只鸡蛋或者是一杯米,那就是他的酬劳。改革开放后炭相曾经得到很多人的喜爱,生意也一直都不错。但这十年多以来,炭相生存空间逐渐缩小”。
  
  画彩色炭相让更多人接受
  
  为了加快炭相完成的速度,罗永新现在正在肇庆画院学习国画。“国画的一些技巧,完全可以融合到炭相的制作技巧中,这样就能加快速度,还能让炭相画的人物更传神。”记者见到,在他的案头,摆着几本绘画书籍。
  
  罗永新告诉记者:“去年有一名新西兰人,拿着儿子的照片要我帮他画,说是作为特别的生日礼物送给儿子。画完后他儿子非常喜欢,离开肇庆前,父子两人还特意跑来要我题字、写明通讯地址。”外国人对炭相感兴趣这一信息,让罗永新仿佛看到新的希望。
  
  在罗永新的店铺里,还悬挂着几幅彩色的炭相。“彩色炭相一改其一贯的灰黑面孔,能让更多人接受。”罗永新说:“炭相是一种民间艺术,虽难登大雅之堂,但现在有人将它看成艺术品和纪念品,保存时间能超过百年,这又让收藏爱好者看上了它。随着传承和发展,如今炭相又逐渐演变成一种高雅的艺术品了。”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羊城炭精画 
08月12日

杭鸣时:以炭精擦笔水彩技法重现老广告


分类:学友园 | 超过 人围观

赵琛先生与杭稚英先生之子杭鸣时教授合作复制1930年前杭稚英先生创作的哈德门广告画(广告中的模特为杭稚英先生的夫人),来分析炭精擦笔水彩肖像画的技法。
  
  材料:
  
  A、水彩卡纸:挪威1930年前产,肌理细腻,纸基坚实,适合于擦笔画水彩,被行内称为“码头纸”(即大筒包装按码出售的),已泛青黄,系杭稚英先生遗物。
  
  B、炭精粉:英国1930年前产,系杭稚英先生遗物,原作使用的英国炭精粉,此次临摹仍继续沿用。为什么必须使用英国进口的炭精粉,而中国当时也有此类产品?英国进口的色正,有冷色调,其他炭精粉擦出来发黄,显不出脸本色,且不透明。
  
  C、16色水彩:美国产,也叫16号颜料,系李慕白先生遗物。
  
  D、毛笔:分羊毫、狼毫,分粗细,擦炭精粉时用,最好新笔,烫掉胶,因为笔头锋利。各种粗细不同的笔分工也不同,细笔擦窄小地方,应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E、喷笔:又称气笔,作为调整画面色调和表现色彩细腻过渡的辅助工具。
  
  F、其他:硫酸纸、2B铅笔、橡皮、气吹、调色签署、画架等。步骤:1、画素描稿;2、用硫酸纸拷贝;3、擦炭精粉;4、着水彩色;5、喷绘调整。
  
  作画:
  
  (一)画素描稿(用杭稚英先生绘制哈德门广告印刷品代替)
  
  (二)用硫酸纸拷贝用铅笔将原作描摹到硫酸纸上,须轻重适度。完成后将硫酸纸翻转,在背面用铅笔再描一遍,力度要够。双面描摹待擦磨拷贝到画纸上会比直接一遍画面干净,成色丰富,形象更有感觉和神韵。以上两种临摹方式合起来叫双勾突破。用夹子上下夹住双面勾描好的硫酸纸(上)同挪威卡纸(下)。开始用一只手指甲擦磨硫酸纸上的描摹线条(主要运用拇指、食指)。擦磨时要注意密度、秩序和章法;而且要掌握好力度。经常检查铅笔印痕是否衬到画纸上,轻重程度是否合适,线条覆盖深浅,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待整个画面擦磨完毕,取下硫酸纸。这种技法的优点是在画面上不留印痕,而且完成后看不见铅笔印迹。
  
  (三)擦炭精粉自炭精粉瓶内倒出少许在白瓷碟内,不用研,无须水,蘸笔的同时就研开了。每次用笔时,蘸点炭精粉在宣纸上试擦一遍,掌握深浅浓度。擦每一笔都须特别耐心,笔过了就黑,不到位立体感就出不来。应遵循从左至右的原则。先擦眼睛。因为眼睛传神,能够控制住整体。如果稍用笔擦过了,眼内高光用橡皮抹几下。用稍细的笔蘸炭精粉在上述部位一点一点揉擦。之后将鼻、嘴定型(不可细描)。其次擦头发。顺势擦下去,发髻、鬓角、颧骨、耳朵、腮、下颏……人脸的轮廓显现出来。此期间不停变换笔、笔触、蘸炭精粉,注意调整擦过部位粗细、深浅、明暗程度。脸部擦过之后依次擦衣领、颈部、肩、袖、镯子、胳膊、手、烟嘴、烟盒、衣服(接皱褶擦),上调子时笔触要柔一点,否则刷刷下去就起了皱。炭精粉可用作画稿的造型基础着色,最多表现在明暗交叉的转折部位。擦炭精粉时要依顺序擦,并使之有虚有实,形象出来更具造型。擦炭精粉稿完成后,用水在擦过的部位抹一遍,因为上面总有些浮的东西,脸部一旦有问题会马上凸显出来。水抹上去,炭精粉就下来了。水的作用,可将浮的炭精粉颗粒洗掉,否则在上颜色时脏,过黑;另外湿润,着色后无笔痕,这种技法画脸看上去较滋润。然后等待画面干透,否则炭精粉小颗粒留痕,影响画中形象精彩程度。
  
  (四)着水彩色因为水彩色是透明的颜色,无覆盖性,一层色涂重之后无法再上色,所以先画亮色留有余地,逐步加重,以免混色。每上一层颜色均等干透之后再上另一遍颜色。必须干透吃到纸里面,否则再上一层色就洗掉了。分干湿两种着色法,水彩着色先人物后布景,人物着色顺序依次为眼、鼻子、耳朵、脸等五官,头发、手、身上造型、衣服的暗部按褶纹画,饰物及其他。着色分四个步骤:(水彩色特别容易脏,但遍数少不浑厚,这四遍下来,画面色彩丰富,形象真实。)首先,桃红色。是打底色。主要应用于人物脸,手等带皮肤的部分,采用素描方式上色。个别部位,例如上眼睑有厚度,笔洇湿后将厚度涂出来。其次,绿色。分苹果、草味绿。主要应用于妇女、儿童等娇嫩皮肤着色,以凸显光洁度。眼球也具明暗面,如果再另加点紫色,会使眼睛更活,更深沉,有韵味。再次,赭石色。有时掺点桔黄色。应用于人物脸、手等皮肤色。是老年男子主要用色,画女性时着色淡雅些。最后,按需要补色,在整幅画基本完成时。上面步骤大多采用湿画法,眉毛里层的黑、头发、毛衣等必须洇开画,要不停涮笔,否则,造成染色。也有干画法。例如女郎手托的烟盒长面。程序也为先浅后深;小点缀先上色,大面积底色后上;浅粉,淡黄,后覆草绿色。其好处颜色谁也不挨谁,形状具体,轮廓分明。而侧面(即宽)采用湿画法,洇开,需要这种模糊效果。干湿明暗结合,才能画出形象的立体感,使所描画的事物更趋真实、生动。衣服按褶纹着色,先上浅、亮,后上深、暗,受光背光分清楚,找好明暗对比关系。如使鼻翼、嘴角两端、头发等明暗交界处更显突出、具体、鲜明,可再补擦些炭精粉。等人物形象完成后再布景,大面积构图也从整体到局部,由浅到深。
  
  (五)喷绘调整喷绘背景之前需将画面除背景以外的主体部分拓于纸上,依外轮廊剪下制成“型板”,且需作到不差分毫。“型板”覆于画面之上用重物分散压住,且重物尽可能远离“型板”边缘以免产生颜料崩溅。“型板”覆好后,以喷笔由浅入深逐层准确喷绘画面所处环境的效果光影效果。喷笔作为调整画面色调和表现色彩细腻过渡的辅助工具,会使画面虚实有致,主次分明。当然,无论人物形象还是室外、室内景致,每幅画均有不同方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构思,打好底稿,再擦炭精粉和着色,没有现成可套用的规律遵循。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炭精画 擦笔 水彩技法 月份牌 杭稚英 赵琛 
08月12日

《左江日报》:悠悠岁月丹青情——记壮族农民工艺美术家田力成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战友(炭精画)田力成作


  
  左江日报讯(记者 吕少贤)由自治区党委统战部、自治区政协办公厅主办,广西书协、广西美协、广西政协书画院协办的《辛亥革命100周年书画展览》于9月15日在广西博物馆展出,我市壮族农民工艺美术家田力成创作的年画《战友》入选展出并荣获三等奖,这是一件十分可喜可贺的事!
  
  田力成系宁明县明江镇琴力村力岳屯人,1944年3月生,少年时他便自学绘画,1962年初中毕业后回乡务农仍锲而不舍地苦练画技,并常为民间的新居、家具雕花饰画,在明江一带颇有名气。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1984年他只身闯进县城,租住在南华街一间低矮潮湿的民房,立志在绘画艺术方面干出一番事业。在此期间,他得到县文化部门的重视和知名画家邹才干、甘幼琅等同行的指点,绘画技艺日趋成熟。他独创的“田派”炭像人物画形象逼真,质感强,既有炭画的效果,又有油画的韵味,而且利于收藏保存,使传统的炭画艺术有了发展。他炭画技法娴熟,可慢可快。慢时精雕细刻,栩栩如生;快时寥寥数笔,形象生动,适合各种顾客的需求。内行人都知道,画人像是绘画中最难啃的“骨头”,为了闯过这一关,几十年来,田力成一边干活养家糊口,一边反复研究各种人体的骨胳结构特点,先后画了几百张人体素描,终于掌握了捕捉人物特点的窍门。他画人物不但追求“形”似,尤其注重“神”似。不论是依照残缺的老照片还是活人当面写生,他都可以轻车熟路地一挥而就,让顾客满意而归。如今,宁明县城画炭相者不少,但能达到如此高的水平,并能在一两个钟头内成画者唯有田力成。田力成在绘画方面不断追求创新,与时俱进;在生活上勤俭持家,知足常乐。靠画画把随他进城读书的几个孩子都养大并成家立业,令人刮目相看。
  
  田力成还是个有抱负的人,早些年前,他就有了举办个人画展的想法,并一边找活路挣钱,一边进行创作积累准备。长期的磨炼使田力成掌握了各种手艺,成为远近闻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如今,他集绘画工艺于一身,国画、油画、水粉画、炭画、烙画、书法、雕塑、刻碑、作诗、裁缝、木工、泥水工、摄影、扎花灯、做狮头等等无所不能。近30年来,田力成画了2000多幅画散卖各地,其中水粉画《春光万里》和《万古长青》等多幅作品被外国游客买走,其大量的风景画和几百条石狗被城乡群众买去装点楼房新居,名声远播。同时,他创作的许多美术作品在自治区、地市和县级展览中展出并获奖。其代表作国画《法卡山下春意浓》入选“广西首届农民画展”并刊登在广西《大众逻辑》杂志封底;《养鸡保险到壮乡》入选南宁市美展获二等奖并刊登在《广西保险》杂志上;《乡女轻骑》、《乡音》入选原南宁地区美术作品展。1996年,原南宁地区文化局特邀他为第四届民族文化艺术节制作4个直径2米的特大绣球,仅用8天时间,他就独自圆满完成了任务,受到了有关领导的表扬。在县文联的支持下,1999年春节,《田力成美术作品展》在宁明县城隆重展出,引起了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广西日报》、《南宁日报》、《柳州日报》等多家媒体予以报道。这次展出的70幅(件)作品,创作题材不同,形式多样,足见田力成的内心世界是何等的丰富多彩!
  
  田力成现虽已年逾花甲,但创作冲动仍然不减当年。今年8月底,当他接到广西有关部门要举办《辛亥革命100周书画展》的通知时,离截稿日期仅有5天了!由于种种原因,田力成已多年未参加这样的展览了。为了检验自己的创作水平,他觉得机会难得,决然一试。于是,他凭着心中多年的生活积累并翻阅了许多有关辛亥革命的史料,日以继夜地进行构思创作,终于赶在截稿前创作了年画《战友》。一分汗水,一分收获,田力成的《战友》在大量的参赛作品中经过多轮筛选,一路过关斩将荣获三等奖。
  
  田力成现在是崇左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宁明县美术协会理事。仍然是农民的他,始终不改庄稼汉朴实、憨厚、勤俭和甘于寂寞、乐于清贫、知足而乐的性格。我们祝愿他艺术青春常在,为自己酷爱的绘画艺术再添新彩。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左江炭精画 壮族农民工艺美术家 田力成 壮族炭精画 
08月11日

《佛山日报》:炭画摊从热闹到冷清虽微小仍有守望人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佛山日报讯(记者 祁海梅)小巧的刷子粘一点炭精粉,唰唰唰几笔,一幅栩栩如生的炭画人物头像便呈现眼前。炭画师夏志强说,就算画纸100年后霉烂或被小虫蛀烂,但画像依旧不会脱色,这就是炭画的魅力所在。然而,让夏志强遗憾的是,炭画式微,至今未找到愿意学习炭画的徒弟。
  
  炭画摊从热闹到冷清
  
  一张自制的粗糙木台,几把小椅子,一个画夹,数十支画笔……在文华路和文昌路交界处的一个狭长小巷里,42岁的夏志强每天都会支起简陋的小摊,招呼生意。他身后锈迹斑驳的铁窗上,悬挂着七八张炭画,旁边写着惟一的广告牌:精工炭画,永不脱色。
  
  小摊一米开外,就是人、车川流不息的闹市。然而,这个闹市里的小摊,鲜有行人光顾。本月5日整整一个上午,小摊没有收到一单生意。小摊的主人夏志强说:“现在连细路仔都会用数码相机了,谁还会花150元,画这么一张炭画?”
  
  夏志强的炭画小摊一摆就是十多年。令他感慨的是,他和小摊就躲在街角,看着文昌路和文华路以至荷城,变身至如今的喧嚣繁华模样。相反,他的炭画小摊却从热闹渐渐冷清。“一个月能收到10单生意已经很不错了!”夏志强说,若是没有老婆的收入,单靠这个小摊,是养不活一家人的。
  
  坚持到自己画不动
  
  夏志强是明城镇人。上世纪八十年代,读完中学的他前往高州学习绘画。一年半载的学习经验并没有为自己谋到与绘画有关的生路。一天,他在湛江街头闲逛,看到有人当街制作炭画,便迷上了这种精致的创作。回到高明,他便在小巷里支起小摊,开始边学边画。
  
  经过十多年的历练,无论是九宫格还是对样复制法,夏志强对炭画的制作已经十分娴熟。炭画要求的是与作品完全相似,“就像拍出来的相片一样”。
  
  “炭画的特点是,保留上百年不脱色,就算纸质霉烂、受潮,或是被虫蛀了,但色泽不会变。”夏回忆说,生意好时,很多村民拿来相片,要求制作炭画保留,一天可以接好几幅画,常常忙不过来。
  
  但随着数码相机的普及,炭画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夏志强说,他至今没有收到一个徒弟,他的儿子也拒绝学习这门手艺。“因为靠这一行已经难以谋生了!但不坚持,一门手艺就要失传,太可惜了,所以我要自己坚持下去,直到自己画不动。”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佛山炭精画 佛山画像 佛山炭画 炭精画培训班 
08月10日

阳光巢:南宁民间炭精画备受欢迎


分类:资讯台 | 超过 人围观

阳光巢讯(记者 悠然)白纸斜放,铅笔走动,炭粉涂抹,橡皮轻擦。一个多小时后,已故功夫巨星李小龙拉开双臂准备打斗之势,呼之欲出。人群中,广西南宁市街头画师张寿明刚让李小龙活现人间,就让一外国游客买走了。
  
  张寿明所作的画叫炭画,是中国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它只需炭粉、铅笔、毛扫、橡皮擦这四种普通工具,就能让任何事物栩栩如生地展现眼前,真实感可与照片媲美。
  
  几千年前,爱美的古人就开始利用烧火没燃尽的木炭来描绘人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用上制作精良的炭粉甚至彩色炭粉作画,使得所描绘的人像,具有更强的立体感以及细腻逼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炭画可以保存一百多年不变色,而一般的照片经历二十几年就斑驳泛黄了。张寿明说,在清明、重阳等节日,群众都会拿着祖先们陈旧的遗照前来为祖先换“新容”。
  
  九十年代初,炭画在南宁兴起,仅在朝阳广场,每天都有十多位画师揽活。到九十年代中期,多达到二十几人的画师队伍活跃在市中心,炭画行业达到鼎盛时期。在画人物肖像的同时,画师们还画山画水画鸟兽……一时间,炭粉作画百花齐放。
  
  “随着摄像器材和数码产品的普及,炭画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而原来的二十几个画师,如今只剩下两个”支撑到现在的炭画师劳景铭提及历史,感慨万千。
  
  劳景铭师傅今年五十五岁,接触炭画二十余载,他画摊前的毛泽东、邓小平、姚明以及玛丽莲。梦露等人像惟妙惟肖,每天都嬴得不少过往客商的赞叹。
  
  劳景铭说,港澳人士和外国人对中国这种古老的绘画技术更感兴趣,“只要他们路过炭画摊,都会凑过来观赏,或要求现场作画,或购买现成画像。”
  
  当美国游客大卫。沙维拉路过劳景铭的画摊时,就完全被劳景铭精美的炭画吸引了,随后,他掏出过世祖父的照片,让劳景铭“用神奇的笔把祖父重新带回生活中”。大卫用英文留言道:“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照片,你真是个技术高超的艺术家……我很高兴在中国有这样的经历。”
  
  “学会炭画,任走天下!”画师张寿明说,近来炭画生意逐渐好转,“很多年轻人都来拜师学炭画,经过三个月他们就可出师。在沿海发达地区,画一张炭画,可收入几百元呢。”
  
  “从去年到现在,几乎每天都有人来问我是否收学徒,”劳景铭告诉记者,条件成熟后,他将会开办炭画培训机构,广招学徒,将这门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

已有 0 人对本文发表了看法 本文标签:南宁炭精画 广西炭精画 民间炭画 

 

炭精画

美好今日

快速查询
您可知道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您知道中国炭精画吗?中国炭精画,炭精画像新概念!又称“炭精画”“炭画”,以羊毫笔为工具,炭精粉为颜料,揉擦于质地紧密而强韧的绘图纸上,比摄影照片还要栩栩传神,适合绘制人物、花鸟、山水。“炭精画像”发祥于19世纪九十年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细腻自然,奇妙无比!一经装框,永不褪色……作为国粹不言自明!广泛受到各地人民大众的喜爱,令投资者、收藏家热捧。各地新闻媒体称“中国炭精画正走进千家万户”。

 

作品欣赏


  天下炭友是一家!炭精画官方QQ群(群号:330233164)欢迎加入。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各地素描达人、画像从业者、美术收藏家,均在欢迎之列!也欢迎有志者创建炭精画(城市)俱乐部”!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长期选拔分部主任,为主任颁发聘书,开通官方互动窗口,发放工作经费。成绩突出者吸收为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成员。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欢迎您回家

抒写心声
会长风采

 

作品欣赏

 

组长:张智华

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

——————

致广大,

微传神!

美人生,

形铸魂!

——————

奇妙的中国炭精画

  享誉全球的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聘请中国教育学会(CSE)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HBDPRI)会员、方圆格练字创始人、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提出者张智华老师出任组长。张智华老师为抢救和传承这门濒临失传的民间美术,曾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利用课外时间拜访多地画师,还参加了贵州省毕节炭精画像馆杨君明馆长亲授课程。除了语文教学与研究之外,张智华老师为父老乡亲绘制炭精画像近万张,提出了炭精画像新概念“中国炭精画”。时人以得到他绘制的炭精画为荣。1996年8月,《奇妙的中国炭精画》印行,受到广泛关注与好评。“中国炭精画”概括地来说有两点,一是抓住了“中国”(文化),另一个是抓住了“炭精画”,名副其实。2010年4月,炭精画域名(tanjinghua.com)注册成功。2013年7月9日,年逾古稀的“毕节一绝”毕节炭精画创始人杨君明馆长来到宜昌,指导中国炭精画总课题组工作,饱览美丽而神奇的三峡风光;师生真情,把杯畅饮,短短半月,意犹未尽……宜昌——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给老馆长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

友情链接

 

申请入会